qiān

拼音
qiān fú
注音
ㄑㄧㄢ ㄈㄨˊ

愆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愆伏qiān fú

  1.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引证解释

  1.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

    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孔丛子·论书》:“是故阴阳清和五星来备,烈风雷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明•舜 之行合於天也。”
    《宋书·王弘传》:“荏苒推迁忽及三载,遂令负乘之衅,彰著幽明愆伏之灾,患缠氓庶。”
    宋•欧阳修 《原弊》:“夫阴阳在天地间腾降而相推不能无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气不能无疾病也。”

国语辞典

愆伏qiān fú

  1. 愆,愆阳,指冬天过度炙热。伏伏阴,指夏天出现寒气。愆伏指气候失常寒暑失调。

    《书经·舜典》汉·孔安国·传:「纳舜使大录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明舜之德合于天。」
    宋·秦观〈喜雨得城字〉诗:「一气或错缪,愆伏相寇兵。」

网络解释

愆伏

愆伏多指气候失常。

愆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qiān 部首总笔画 13

    愆 [ qiān ]1.罪过,过失。愆忒。愆尤。罪愆。2.耽误。愆期。愆滞。3.过。愆伏(天气冷暖失调,多指大旱或酷暑,有变化无常的意思)。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伏 [ fú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2.低下去。此起彼伏。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5.隐藏。伏兵。埋伏。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姓。 [更多解释]

愆伏的分字组词

愆伏的近音词、同音词

愆伏的相关词语

【愆伏】的常见问题

  1. 愆伏的拼音是什么?愆伏怎么读?

    答:愆伏的拼音是:qiān fú
    点击 图标播放愆伏的发音。

  2. 愆伏是什么意思?

    答: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