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辞
- 拼音
- zhèng cí
- 注音
- ㄓㄥˋ ㄘˊ
- 繁体
- 正辭
正辞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辞
端正言辞。正式文辞。正直、严正的言辞。
引证解释
端正言辞。
引《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礪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
《明史·左良玉传》:“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正式文辞。
引《孔丛子·公仪》:“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正直、严正的言辞。
引《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訕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网络解释
正辞
词语解释
(1).端正言辞。《易·系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砺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谕,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谷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正辞的字义分解
正
拼音 zhèng zhēng 部首 止 总笔画 5正 [ zhèng zhēng ]1.不偏斜,与“歪”相对。如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2.合于法则的。如正当( dān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合于道理的。如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恰好。如正好。正中( zhōng )下怀。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如他正在开会。6.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如正面。正本。7.纯,不杂。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改去偏差或错误。如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如正方形。10.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如正电。11.大于零的,与“负”相对。如正数( shù )。12.姓。 [更多解释]
辞
拼音 cí 部首 辛 总笔画 13辞 [ cí ]1.告别。如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2.不接受,请求离去。如辞职。辞呈。3.躲避,推托。如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4.解雇。如辞退。5.同“词”。6.优美的语言。如辞藻。修辞。7.讲话;告诉:“请辞于军”。8.文体的一种。如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更多解释]
正辞的分字组词
正辞的近音词、同音词
正辞的相关词语
【正辞】的常见问题
-
正辞的拼音是什么?正辞怎么读?
答:正辞的拼音是:zhèng cí
点击 图标播放正辞的发音。 -
正辞是什么意思?
答: 端正言辞。正式文辞。正直、严正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