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节
- 拼音
- lóng jié
- 注音
- ㄌㄨㄥˊ ㄐㄧㄝˊ
- 繁体
- 龍節
龙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龙节
龙形符节。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竹节。亦借指竹。
引证解释
龙形符节。
引《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郑玄 注:“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
引唐•王维 《平戎辞》:“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宋•苏轼 《表忠砚碑》:“金券玉册虎符龙节。”
明•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倬彼 李公实涖东 浙。虎符煌煌,侑以龙节。导宣皇灵德柔威刷。”
清•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代祀南海》诗:“先生储端乍迁秩诞持龙节临百蛮。”竹节。亦借指竹。
引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吴维鹗 《题盆中飞白竹》诗:“细细分龙节轻轻洗玉肌,生来凤尾贵不怕雀头痴。”
国语辞典
龙节
古代使者所持的旌节。龙形,以金为饰。
引唐·张仲素〈寒上曲〉:「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网络解释
龙节
词目:龙节
拼音:lóng jié
用于泽国(河流和湖泊多的地方)的龙形信节是战国时期的交通凭证。
龙节的字义分解
龙
拼音 lóng 部首 龙 总笔画 5龙 [ lóng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如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如恐龙。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如龙颜。龙体。龙袍。4.姓。 [更多解释]
节
拼音 jié jiē 部首 艹 总笔画 5节 [ jié jiē ]1.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如竹节。节外生枝。2.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如关节。两节车厢。3.段落,事项。如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4.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如节气。节令。5.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如节日。6.礼度。如礼节。7.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如节奏。节拍。节律。8.操守。如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省减,限制。如节省。节制。开源节流。10.略去,简略。如节选。节录。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如符节。使节。12.姓。 [更多解释]
龙节的分字组词
龙节的近音词、同音词
龙节的相关词语
【龙节】的常见问题
-
龙节的拼音是什么?龙节怎么读?
答:龙节的拼音是:lóng jié
点击 图标播放龙节的发音。 -
龙节是什么意思?
答: 龙形符节。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竹节。亦借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