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ìngdǐngmén

拼音
dìng dǐng mén
注音
ㄉㄧㄥˋ ㄉㄧㄥˇ ㄇㄣˊ
繁体
定鼎門

定鼎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定鼎门dìng dǐng mén

  1. 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引证解释

  1. 唐•代东都 洛阳 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 定鼎门。参见“鼎门”。

    《旧唐书·武攸绪传》:“攸绪 应召至都授太子宾客。寻请归 嵩山制从之,令京官五品以上饯送于 定鼎门 外。”
    唐•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与留守之从事窃载酒肴,席 定鼎门 外,盛宾客以饯之。”
    唐•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长寿 三年 则天 徵天下铜五十万餘斤铁三百三十餘万,钱二万七千贯,於 定鼎门 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清•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城……南面三门,正南曰 定鼎门。”

网络解释

定鼎门

定鼎门,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隋朝,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建筑。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内的街道称为“天街”。定鼎门为一门两阙格局双阙与主城门楼呈一字型对称平行分布门楼与阙台之间有飞廊连接,其门道的宽度和进深为隋唐两京郭门之最这种“一字阙”的城门在隋唐两京考古中也是孤例。

隋炀帝曾在定鼎门外设四方馆东方称东夷使者西方叫西戎使者南方为南蛮使者,北方是北狄使者各一人,用于接待各番国来使和处理互市、贸易事务。隋朝在这里还经常举办盛大的集会向外国的君长和使节夸耀中国的富强。

定鼎门取名于“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2] ”以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史载周武王当年迁九鼎于洛阳当时成周洛邑的南门之名即为定鼎门

隋炀帝营建东都次年正式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之后定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洛阳外郭城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废弃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中国古代延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城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项目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定鼎门的字义分解

  • 拼音 dìng 部首总笔画 8

    定 [ dìng ]1.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 dū )。定稿。定数( shù )(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2.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3.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定。4.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定。5.确凿,必然的。必定。镇定。6.预先约妥。定计。定情。定货。定做。7.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dǐng 部首总笔画 12

    鼎 [ dǐng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锅。鼎罐。鼎锅。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5.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正当,正在。鼎盛( shèng )。 [更多解释]

  • 拼音 mén 部首总笔画 3

    门 [ mén ]1.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3.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4.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 zhǎng )门长子。5.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6.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7.量词。一门大炮。8.姓。 [更多解释]

定鼎门的分字组词

定鼎门的相关词语

【定鼎门】的常见问题

  1. 定鼎门的拼音是什么?定鼎门怎么读?

    答:定鼎门的拼音是:dìng dǐng mén
    点击 图标播放定鼎门的发音。

  2. 定鼎门是什么意思?

    答: 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