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
- 拼音
- dù yù míng
- 注音
- ㄉㄨˋ ㄩˋ ㄇㄧㄥˊ
杜聿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杜聿明
(1905-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网络解释
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杜聿明的字义分解
杜
拼音 dù 部首 木 总笔画 7杜 [ dù ]1.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阻塞( sè ),堵塞( sè )如杜绝。杜塞( sè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3.〔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姓。如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更多解释]
聿
拼音 yù 部首 聿 总笔画 6聿 [ yù ]1.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2.〔聿皇〕轻疾的样子,如“武骑聿聿”。3.古代称笔,用笔写文章。 [更多解释]
明
拼音 míng 部首 日 总笔画 8明 [ míng ]1.亮,与“暗”相对。如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清楚。如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懂得,了解。如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公开,不隐蔽。如明说。明讲。明处。5.能够看清事物。如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睿智。如英明。贤明。明君。7.视觉,眼力。如失明。8.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如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次(专指日或年)如明日。明年。10.中国朝代名。如明代。11.姓。 [更多解释]
杜聿明的分字组词
杜聿明的相关词语
【杜聿明】的常见问题
-
杜聿明的拼音是什么?杜聿明怎么读?
答:杜聿明的拼音是:dù yù míng
点击 图标播放杜聿明的发音。 -
杜聿明是什么意思?
答: (1905-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