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gshǐ

使

拼音
fáng yù shǐ
注音
ㄈㄤˊ ㄩˋ ㄕˇ
繁体
防禦使

防御使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防御使fáng yù shǐ

  1. 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引证解释

  1. 职官名。 唐•武则天 时始设于 夏州,安 史 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 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 辽 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 清 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唐•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旧唐书·职官志三》:“又大郡要害之地置防御使,以治军事,刺史兼之,不赐旌节。”
    《金史·宣宗纪上》:“德州 防御使 完颜丑奴 伏诛。”

网络解释

防御使

防御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唐代防御使全称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两种。州防御使最早见于圣历元年(698年)唐朝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开元二年(714年)又授薛讷为陇右防御使。唐玄宗李隆基为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诏令在军事冲要地区置防御使次年正月以许远为睢阳郡太守兼防御使随后在河南、河北、河东、关内、山南、剑南等地设置。至德元年(756)后置于中原大都、军事要地,掌管军事由刺史兼任,后又常与团练使互兼。肃宗宝应元年(762)五月诏停诸州防御使。但不久,代宗又复置并一直延续到唐末五代。

防御使的字义分解

  • 拼音 fáng 部首总笔画 6

    防 [ fáng ]1.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防止。防备。预防。防范(防备,戒备)。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防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2.守卫。防守。边防。海防。3.堤坝。防堤。“以防止水”。4.抵得,相当。百夫之防(抵得上百人的人)。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2

    御 [ yù ]1.驾驶车马。御车。御者。2.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御事”。御下。御众。3.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4.抵挡。防御。御敌。御寒。 [更多解释]

  • 使

    拼音 shǐ 部首总笔画 8

    使 [ shǐ ]1.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3.让,令,叫。迫使。4.假若。假使。即使。5.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更多解释]

防御使的分字组词

防御使的相关词语

【防御使】的常见问题

  1. 防御使的拼音是什么?防御使怎么读?

    答:防御使的拼音是:fáng yù shǐ
    点击 图标播放防御使的发音。

  2. 防御使是什么意思?

    答: 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