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

拼音
yuán zá jù
注音
ㄩㄢˊ ㄗㄚˊ ㄐㄩˋ
繁体
元雜劇

元杂剧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元杂剧yuán zá jù

  1. 13世纪初叶在中国北方大都(今北京市)、平阳(山西省临汾县)等地兴起的戏曲艺术在金院本与诸宫调基础上综合其他伎艺而成盛行于元代,故称。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优秀作品《窦娥冤》《西厢记》等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Yuan-Dynasty zaju plays;

引证解释

  1. 又称元曲。 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末 元•初产生于 中国 北方。是在 金 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国语辞典

元杂剧yuán zá jù

  1. 我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

网络解释

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元杂剧的字义分解

  • 拼音 yuán 部首总笔画 4

    元 [ yuán ]1.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2.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3.同“圆”。4.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5.中国朝代名。元代。元曲。6.姓。7.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杂 [ zá ]1.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2.混合。夹杂。混杂。杂交。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剧 [ jù ]1.厉害,猛烈,迅速。剧变。剧痛。剧烈。剧毒。加剧。2.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剧。剧本。剧情。剧种。剧院。剧坛。京剧。话剧。3.姓。 [更多解释]

元杂剧的分字组词

元杂剧的相关词语

【元杂剧】的常见问题

  1. 元杂剧的拼音是什么?元杂剧怎么读?

    答:元杂剧的拼音是:yuán zá jù
    点击 图标播放元杂剧的发音。

  2. 元杂剧是什么意思?

    答: 13世纪初叶在中国北方大都(今北京市)、平阳(山西省临汾县)等地兴起的戏曲艺术在金院本与诸宫调基础上综合其他伎艺而成盛行于元代,故称。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优秀作品《窦娥冤》《西厢记》等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Yuan-Dynasty zaju pl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