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

词语解释
赫哲族[ hè zhé zú ]
⒈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余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馀人。分布在 黑龙江省 同江、饶河 等县沿江地带,和 汉 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
国语辞典
赫哲族[ hè zhé zú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人口成长起起落落,民国十九(1930)年时约一千二百人,日据伪满时代,急速减少,濒临灭族。今约四千二百人。操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通用汉语文。原以鱼为主食,并以鱼皮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现已衣布,但仍以渔、猎为主要生计,并兼营农业。信仰萨满教。
英语Hezhen ethnic group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德语Hezhen
法语Hezhen
分字解释
※ "赫哲族"的意思解释、赫哲族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姓地区是黑龙江省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清代赫哲族农业最早兴起的地方。
2、饶河县境内赫哲族有500人,是中国此族人最多的一县。
3、2011年暑假,朱容鋆就同父亲一起去东北调查当地的萨满文化;去年,又独自前往少数民族赫哲族发源地黑龙江同江县采集民间艺人的说唱视频。
4、赫哲族的房屋形状很像过去江边的“撮罗子”(尖状草窝棚)。
5、另外还有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微缩景观展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曾居住的“撮罗子”、赫哲族的“仓舍”、蒙古族游牧帐房、朝鲜族茅草屋等。
6、赫哲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长期过着渔猎生活。
7、赫哲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
8、第一章:“流淌的记忆—赫哲族历史文化”,主要是介绍赫哲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阐述“伊玛堪”所赖以生存的的社会文化背景。
9、黑龙江以汉族为主,其他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哈尔族、鲜卑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俄罗斯族。
10、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使用桦树皮的历史很长,至今不同程度保留有桦树皮文化特征。
11、吴福常曾在八岔和同江工作过,是赫哲族文化研究员.
12、另外还有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微缩景观展示,展示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曾居住的“撮罗子”、赫哲族的“仓舍”、蒙古族游牧帐房、朝鲜族茅草屋、满族建筑。
13、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赫哲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中较小的一员。
14、鱼粉是赫哲族人对待客人的美食,在“味道”拉伸和香酥“炸鱼头发”和透明的红色大马哈鱼籽。
15、土著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和赫哲族,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
16、只有几千人的珞巴族、赫哲族、门巴族,在全国人大也都有其代表。
17、【深圳商报讯】(记者陈发清)伴随着古朴平实,又合辙押韵的说唱,一群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赫哲族少女翩然起舞,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和掌声。
18、赫哲族的鱼皮剪纸独具特色。
19、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也存在过孪生子崇拜现象。
20、在第六部分主要探讨了族际通婚对赫哲族人口、语言文化、当地民族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相关词语
- hè lián赫连
- mǎ hè马赫
- hè luó tú赫罗图
- hè xī赫爔
- hè huàn赫焕
- hè sī zhī wēi赫斯之威
- guì hè贵赫
- hè hè赫赫
- hè xuǎn赫烜
- hè hè zhī gōng赫赫之功
- hè tí赫蹏
- hè rán赫然
- hè xuān赫喧
- hè xuàn赫炫
- bā hè巴赫
- mǎ hè shù马赫数
- hè rán ér nù赫然而怒
- chóng hè崇赫
- hè xuǎn赫咺
- mén tíng hè yì门庭赫奕
- dào dé zhé xué道德哲学
- bǐng zhé秉哲
- hè zhé nián赫哲年
- èr zhé二哲
- mí zhé bù yú靡哲不愚
- míng zhé明哲
- lǎo zhāng de zhé xué老张的哲学
- míng zhé bǎo shēn明哲保身
- hòu zhé后哲
- dà zhòng zhé xué大众哲学
- zhé xué哲学
- máo zé dōng zhé xué pī zhù jí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 dé guó gǔ diǎn zhé xué德国古典哲学
- lǔ zhé鲁哲
- jùn zhé俊哲
- liáng zhé良哲
- jiā zhé家哲
- jīng yuàn zhé xué经院哲学
- jiào yù zhé xué教育哲学
- bù zhé不哲
- fēi zú非族
- dǎng zú党族
- wài zú外族
- jǔ zú举族
- bù zú部族
- dǐng zú鼎族
- lèi zú类族
- fǎng zú访族
- nì zú逆族
- liù zú六族
- lín zú鳞族
- huí zú回族
- nù zú怒族
- jì zú忌族
- ké zú壳族
- bié zú别族
- bāo zú胞族
- huáng zú黄族
- hé zú合族
- míng zú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