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读书或背书。
引《列子·仲尼》:“颜回 重往喻之,乃反 丘 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輟。”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元 王逢 《怀哲操》:“朝堂兮诵书,思君陈兮履絇。”
1、朱买臣……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2、但清代很有名的学者段玉裁,却考证出这个“诵书”应是“籀书”之误。
3、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里说,赵明诚的父亲要为儿子择妇,明诚昼寝,梦中诵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