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jìng

水镜


拼音shuǐ jìng
注音ㄕㄨㄟˇ ㄐ一ㄥˋ

繁体水鏡

水镜

词语解释

水镜[ shuǐ jìng ]

⒈  在一根钢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镜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当远的物体的装置。

hydroscope;

引证解释

⒈  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

⒉  喻指明鉴之人。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

⒊  谓明鉴,明察。

《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⒋  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

《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

⒌  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国语辞典

水镜[ shuǐ jìng ]

⒈  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

《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

⒉  比喻人识见清明。

《晋书·卷四三·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⒊  比喻月亮。

《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分字解释


※ "水镜"的意思解释、水镜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奎托斯离开水镜,却发现雅典娜正站在他的必经之路上。

2、焦心如焚的水镜,终于打破自己长久来的沈默,开始向墨家的领导阶级们大胆质疑过去墨家一再禁令弟子们去研究机关术的正确性。

3、朗如日月,清如水镜。出自: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杨炯

4、它以梦为媒介使被象征化的“水镜”成为了一个记号。

5、难道舍侄士元就不是你的门下?水镜先生何以如此偏心?

6、松林夹岸染篷帆,惬意素描水镜天。

7、……在希腊神话中,说水仙花是由一个顾影自怜,天天到湖滨照着水镜赞叹自己貌美的青年变成的。

8、水镜先生曾与我有恩,本欲报恩,今番特来相投,却不想先生已不在此地,听闻你是先生弟子,自然该来见见。

9、那面‘水镜’也扮演着与内心世界沟通的角色。

10、她虽然贵为公主,但随水凤、水镜学艺,对江湖人士一直不敢轻视。

11、那棵榕树已经不在了,那面照着这位庄严的树大王的水镜也不复存在了!

12、朗如日月,清如水镜。《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杨炯

13、水镜山庄一去就得半年或一年才能回来,得留下提高春麦和水稻产量的方法,这样能给黄府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也能增加我在黄府的威望。

14、庆典广场中的“水镜”是整个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15、山林女神回答道:“每当他行经您身旁,总要驻足停留,憩息在您身畔、望着您、从您的水镜中他能够欣赏自己的美。”。

16、传说为水镜先生所创,在方外之士左慈手中发扬光大的一种仙术。

17、这时的阳光,特别是它映在水面的影子,真的是耀的刺眼!这透明的河面仿佛是一面水镜,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数的冰粒,玲珑剔透,闪闪发光,刺得眼睛直发痛。

18、正因为士元和元直都是水镜先生的高足,水镜先生才不便做左右袒。

19、艾蕾娜以蓬乱的头发、惺忪的双目、歪斜的睡裙之态出现在水镜当中,彻底颠覆了以往精明干练的女贼形象。

20、叶世卿叫人用山轿将他抬到了一个鲜有人来的小道观门口,然后叩开了道观门,向里面的一个小道士说道:“劳烦通告一下水镜真人,就说有叶家故人之后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