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学

词语解释
硕学[ shuò xué ]
⒈ 知识渊博,亦指这样的人。
英a learn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博学;学问渊博。
引《后汉书·儒林传论》:“夫书理无二,义归有宗,而硕学之徒,莫之或徙,故通人鄙其固焉。”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班固 硕学,尚云赞颂相似; 陆机 鉤深,犹称碑赋如一。”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欧阳文忠公 脩 鸿文硕学,宗工大儒。”
⒉ 指博学的人。
引《西京杂记》卷一:“成子(弘成子 )后病,吐出此石,以授 充宗(五鹿充宗 ), 充宗 又为硕学也。”
《宋书·百官志下》:“汉东京 图籍在 东观,故使名儒硕学,著作 东观,撰述国史。”
《明史·儒林传序》:“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先,网罗硕学。”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在昔 欧洲 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歷,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於小説。”
分字解释
※ "硕学"的意思解释、硕学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彼时的西南联大,可谓群贤毕至,硕学通儒不胜枚举。
2、高祖有天下,深愍之,诏求硕学,治五礼,定六律,改斗历,正权衡。
3、已而诸儒生以次论难者十余人,皆当时硕学,光剖析疑滞,虽辞非俊辨,而理义弘赡,论者莫测其浅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劳焉。
4、消息传出,全国震动,吸引了许多士人,连有些称病在家、一旁观望的硕学鸿儒也都报名应试。
5、真正的君子有大学问,往往是硕学鸿儒。
6、他们是前清高官名臣、硕学鸿儒,名气很大,尽管字价很高,但求字者仍络绎不绝。
7、人,部院官吏人,“ 硕学通儒 ”与“纳税多额”者。
8、宋末元初,一代名儒龙仁夫依此开创书院,遍邀硕学鸿儒登坛授业,传播儒学文化。
9、, 陆晓凯觉得陆大爷这位鸿儒硕学之士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姜桂之性跃然言表。
10、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
11、人,部院官吏32人,“硕学通儒”与“纳税多额”者10。
12、集鸿儒硕学,簪堂诂馆,高僧巨哲,梵塔魁楼。
13、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 硕学通儒 ”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14、赏樱的同时,还少不了领略博物馆、教学楼等古色古香的校园建筑,感受硕学鸿儒的学术贡献与学术精神。
15、寓居上海的这批清末高官大吏名流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金量,可谓是硕学鸿儒、大师精英。
16、陆晓凯觉得陆大爷这位鸿儒硕学之士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姜桂之性跃然言表。
17、毋庸讳言,身处闹市包围之中的汉口路,是 硕学通儒 及金陵学子的家园,是他们朝夕问书向学之地,也是南京城里最为光彩斐然之地。
18、将收藏与学识相贯连,成为硕学鸿儒乐享其间的雅事,这无疑使得他们的藏品成为了拍卖市场上关注的焦点。
19、每逢佳节,菽庄花园总是高朋满座,鸿儒硕学、骚人墨客在此放歌吟咏,挥毫泼墨。
20、第三个原因,是士大夫阶级好排斥异端,如朱彝尊的《云冈石佛记》,即其一例,宜其湮没千余年,不为通儒硕学所称道。
相关词语
- bó shuò féi tú博硕肥腯
- kǒng shuò孔硕
- hóng shuò鸿硕
- hóng rú shuò xué鸿儒硕学
- hóng rú shuò xué宏儒硕学
- hóng shuò宏硕
- féi shuò肥硕
- shuò shì硕士
- hé shuò和硕
- míng chén shuò lǎo名臣硕老
- fēng gōng shuò dé丰功硕德
- jiàn shuò健硕
- rú shuò儒硕
- bó shuò博硕
- guī shuò瑰硕
- 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 lì shuò丽硕
- fēng shuò丰硕
- shuò dà硕大
- míng shuò名硕
- gāo xué高学
- nèi xué内学
- xué zhì学制
- jiào xué教学
- kuà xué kē xué跨学科学
- xué jí学籍
- pǐn xué品学
- xué rén学人
- xué zhǎng学长
- hào xué好学
- xué shēng学生
- hóng xué红学
- hǎi xué海学
- shù xué数学
- lì xué力学
- měi xué美学
- gōng xué宫学
- xué yuán学员
- xué qī学期
- xué yuàn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