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òngdiǎn

用典


拼音yòng diǎn
注音ㄩㄥˋ ㄉ一ㄢˇ

用典

词语解释

用典[ yòng diǎn ]

⒈  引用典故。

引证解释

⒈  引用典故。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至于通过联想为主要手段的,无过于美文中的用典。”

分字解释


※ "用典"的意思解释、用典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要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它把无比丰富的生活用典型化的手法概括到形象之中。

2、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外,生动,准确的语言,善于用典是《聊斋志异》的另两大特色。

3、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4、此人谈吐不俗,引文用典,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5、而用语用典,一味‘红雨’代落花,‘碧丝’代柳枝,明明走在城市快车道上,偏说花间别梦、陌上风景,就不惟陈腐,还见情伪。

6、骈文用典,自此愈演愈烈,至于梁陈,则几于句句用典.

7、遣词用典也都很妥帖生动,感觉得出来,这作者的文学功底相当深厚。

8、柳词用典,以事典为主,语典次之。

9、咏史是一种表现手法,它以所咏历史题材是否在诗中占有主体地位区别于用典

10、如果文本用典,那是什么样的典故?

11、其表现之三就是艺术上的创新性,用典自然浑成,贴切恰当,显得更加含蓄委婉、意味无穷。

12、《乐章集》中大量的例证表明,柳永才是宋词用典的第一人。

13、5、遣词用典也都很妥帖生动,感觉得出来,这作者的文学功底相当深厚。

14、写文章用典故过多就有堆垛死尸之嫌。

15、误导:文白对立,否定古典,反对用典和对仗,更全面贬低中国语言文字。

16、在表现手法上,本文主要讨论了启文用典的特征。

17、封建文士通过用典创制女性侮称,以此显示自身的学养深湛、好古敏求,同时在其“杰作”。

18、在此基础上,尝试为古代汉语用典修辞理论建立起一个较为体系化的构架。

19、艺术特色表现为用典的繁富、娴熟及对新事物的描写。

20、这种巧于用典的文笔对翻译者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