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shì

知事


拼音zhī shì
注音ㄓ ㄕˋ
词性名词

知事

词语解释

知事[ zhī shì ]

⒈  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county magistrat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⒉  通晓事理;懂事。

sensible;

引证解释

⒈  通晓事理;懂事。

《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汉 刘向 《列女传·梁夫人嫕》:“天子感悟,使中常侍掖庭令杂讯问,知事明审。引见, 嫕 对上泣涕,赏赐累亿。”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商小姐 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到底是老人家知事。”

⒉  主管事务。

《管子·戒》:“於国有所不知政,於家有所不知事,必则 朋 乎。”
尹知章 注:“若皆知之,则事钟於己,将不胜任而败。 朋 能有所不知,故可以移政。”

⒊  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宋 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 明 清 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 民国 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郭沫若 《黑猫》六:“府县的知事那时都还是旧人,知府姓 李,是 云南 人,和城内一家姓 李 的豪绅认了同宗。”

⒋  官名。 明 清 时代的属官名。 明 清 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⒌  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本朝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而 宣和 三年禁称主字,改曰管勾院门,同管勾院门事,供养主作知事,庵主作住持。至 建炎 初,避御名,并改曰住持。”

国语辞典

知事[ zhī shì ]

⒈  晓事、懂事。

《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〇》:「商小姐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

⒉  职官名。民国初年称一县的长官为「县知事」。今改称为「县长」。

德语Gouverneur (S)​

分字解释


※ "知事"的意思解释、知事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人民网1月3日讯据共同社消息,消息人士今天透露,滋贺县知事嘉田由纪子计划近期辞去日本未来党党首一职。

2、日本大阪府知事桥下彻日前宣布,到2009年3月,禁止当地公立中小学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或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3、东京都知事表示:“疫苗带来了一线希望,我们将能够在7月23日到8月8日期间畅享奥运会。”

4、“三班六房”们则劝说人们给卖油郎钱,于是人们纷纷往箩筐里一文、两文地扔起来,钟知事则坐在一旁抽起了水烟。

5、他的前任副知事靖青山说:“当一个人在同一个位子上呆的时间太久,你会认为你无所不能。”

6、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不仅以“口无遮拦”出名,还是日本“中国威胁论”的领唱者之一。

7、今年十一月将要举行的冲绳县知事的选举很可能由同样的话题而在全岛范围内引发紧张的对峙。

8、温州军政分府成立,任教育部副部长,1912年任长林场盐事长,先后任遂安县知事、福建泰宁县知事、宁德县知事,一生清贫自守,廉洁可风。

9、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

10、尤其是翁长知事积极推动肖像展之举,亦可解读为他对自己琉球人的身份引以为傲,并将这种自我意识投射到了这场21位人物的肖像画展之中。

11、此外,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下午3时许向陆上自卫队提出派遣赈灾人员的要求。

12、伊犁州党委党史研究室原总编辑赖洪波指出,1917年2月至1918年12月,邓缵先出任乌苏县代理知事

13、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知重:敬重。

14、我们的管理人员都很明白,管理对象是事,不是人,通过人而知事,谋事先认知人。

15、君既知事不可成,又何必为?岂不是枉费心机吗?

16、山梨县知事横内正明反对冬季封山,因为职业登山者冬季也需要训练,而且封山会影响山上乡村旅店的生意。

17、石原知事很快便就此道歉。

18、他的前任副知事靖青山说:“当一个人在同一个位子上呆的时间太久,你会认为你无所不能。

19、前边官轿里出来的那个人,头戴素金顶子,五蟒四爪袍,外套圆领对襟平袖练雀补服,走路沉稳,神态端凝,是莱州府知事陈文伟。

20、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赵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