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罢市


拼音bà shì
注音ㄅㄚˋ ㄕˋ

繁体罷市
词性动词

罢市

词语解释

罢市[ bà shì ]

⒈  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营业。

小民罢市。——《明史·海瑞传》

shopkeepers' strike; close all shops; close business;

引证解释

⒈  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悼念。

《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罢市。”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其后公薨,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弔。”
《明史·忠义传四·张允登》:“鄜 人素服迎其丧,哭声震十里,罢市三日。”

⒉  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绍熙 初,铁钱法弊,商贾顿亏折,所至皆皇惑罢市。”
清 李煦 《张伯行意有不平折》:“前日百姓为 噶礼 解任,纷纷罢市,不放印信出城,哀求题请保留。”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有许多小孩子在忙乱地跑着,叫喊着‘ 上海 大罢市’的号外。”

⒊  结束当天营业。犹收摊。

《四游记·铁拐屡试长房》:“﹝ 铁拐 ﹞因悬一壶於肆头,及罢市,即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⒋  谓国与国之间停止贸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使四夷覯之,如 安南、日本 守御之可畏,则必以闭关罢市为虞,而不敢生心矣。”

国语辞典

罢市[ bà shì ]

⒈  歇市,停止市集。

《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
《三国演义·第一二〇回》:「南州百姓闻羊祜死,罢市而哭。」

⒉  商人为某种要求,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

《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百姓要留这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
《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将来官府要派咱们出钱,俺第一个罢市。」

分字解释


※ "罢市"的意思解释、罢市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1925年日本制造青岛惨案,英国制造五卅惨案,长沙城内发动罢工罢市罢课,提倡不吸“英、日纸烟”。

2、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以及后来上海、南京两地六月初大罢市的新闻。

3、南市减租事务所代表陆吟江至商务分会求见商董王一亭,结果未获接见,遂起了推动罢市之心。

4、东耶路撒冷的店主卡拉迪是罢市的巴勒斯坦人之一。他说,以色列并不想要和平。

5、假如不罢市,不抗粮,单找县太爷讨个说法呢?那也很危险:如哄堂塞署,逞凶殴官,为首斩枭示,同谋斩立决,从犯绞监候。

6、阿拉伯居民继续罢市,所有的店铺都关闭了.

7、对于广州芳村茶业城的商户罢市事件,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主任周长鹏认为,茶城管理方和租房商户都有责任,且有可能因此事件两败俱伤。

8、该处为全省观瞻所系,以致影响宁苏等处,遂有相率罢课、罢市之举。

9、诸贼举无降意,又未大创,徒以饥疲困于地险不得逞,既度栈道,已出险,渐不受绳束,仍事杀掠,所至罢市,贼遂尽杀监视官五十员,攻陷麟游、永寿,势不可遏矣。

10、佛山商人首先进行罢市,但在政府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佛山商人很快选择了服从。

11、此次沪上莠民借口外交,煽动罢市、罢工,倡言改组民生政府,实属别有作用。

12、“五四”运动中,天津商人进行了罢市斗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3、颠覆性说法之一,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常规的说法,上海工人罢工了,商人罢市了,上海的军阀给北京打电报说罢工了。

14、上海人民首先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

15、各校学生等在下关结队游行,有数十起之多,分至各商店迫令盖戳认可,立时罢市等情。

16、这引发了部分商家的强烈抗议,不少人甚至考虑罢市.

17、江宁民呼号罢市,诸生千余建幡将叩阍。

18、这已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罢市抗议.

19、然而,汪氏逝世之时,人民痛苦流涕,嚎啕辟踊,自动罢工罢市罢学,如丧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