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wàngwēi

安不忘危

拼音 ān bù wàng wēi怎么读

注音 ㄢ ㄅㄨˋ ㄨㄤˋ ㄨㄟ

感情褒义

近义词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

反义词 高枕无忧 麻痹大意

安不忘危的意思

折叠展开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
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例子1. 汉・扬雄《长扬赋》:“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2. 东汉・班固《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3. 《后汉书・和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4.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

正音“不”,读作“bù”,不能读作“bú”。

辨形“不”,不能写作“步”。

辨析“安”在此与“危”相对;不是“安详、安逸”的意思。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一般用作褒义,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故事 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位于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公子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一天,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宁戚喝酒,齐桓公跟鲍叔牙说:“先生为什么不给我们祝酒呢?”鲍叔牙捧着酒杯站起来,说:“希望君王您不要忘记当年在莒国逃难的日子;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和公子纠的逃亡生涯以及最后被绑缚着从鲁国遣送回齐国的日子;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假扮牛贩而高歌于大王车前的时候!”齐桓公离开席位向鲍叔牙拜谢道:“我和两位大夫都不会忘记这番教诲,齐国一定不会就此衰败的。”鲍叔牙这番话是要提醒桓公和大臣们居安思危,这样才不会骄傲跋扈,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江山。

安不忘危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居于安定、太平时不能忘记潜伏著的危机。《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旧唐书・卷八十九・王方庆传》:“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以习射御,角校才力,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

安不忘危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be mindful of possible danger in time of peace(In peace do not forget danger)
  2. 無事な時にも危険に用心すること

安不忘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ān),宀部,共6画

平静,稳定。如: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如:安民。安慰。安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如:平安。转危为安。

装设。如:安置。安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如:他安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如:安能如此?

姓。

读(bù fǒu),一部,共4画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wàng),心部,共7画

不记得,遗漏。如: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读(wēi),㔾部,共6画

不安全。如: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 nàn )。危如累( lěi )卵。

损害。如: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如: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如: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如: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

指人临死。如:病危。垂危。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安不忘危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