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zhìzhīshī

节制之师

拼音 jié zhì zhī shī怎么读

注音 ㄐㄧㄝˊ ㄓˋ ㄓ ㄕ

繁体 節制之師

节制之师的意思

折叠展开

节制:有节度,讲法制;师:军队。
指军纪严整的军队。

出处《荀子・议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例子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五回:执事今以~,居形胜之地,一举足为天下轻重。

节制之师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jié jiē),艹部,共5画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如: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如: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如: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如:节气。节令。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如:节日。

礼度。如:礼节。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如:节奏。节拍。节律。

操守。如: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省减,限制。如: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略去,简略。如:节选。节录。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如:符节。使节。

姓。

读(zhì),刂部,共8画

规定。如: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限定,约束,管束。如: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法规,制度。如: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造,作。如: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 páo )制。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如: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古代帝王的命令。如:制诰。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读(zhī),丶部,共3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shī),巾部,共6画

教人的人。如: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 hào )为人师。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如:工程师。医师。技师。

效法。如:师法古人。

榜样。如:师范。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如: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如:法师。禅师。

军队。如:会师。出师。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如:师长。师座。

一国的首都。如:京师。

姓。

节制之师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