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名不虚得

拼音 míng bù xū dé怎么读

注音 ㄇㄧㄥˊ ㄅㄨˋ ㄒㄩ ㄉㄜˊ

繁体 名不虛得

感情中性

近义词名不虚立

反义词 名不副实

名不虚得的意思

折叠展开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出处唐・孟綮《本事诗・高逸》:“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例子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倩娘端妍绝伦,紫云名不虚得。”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名实相符。

名不虚得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名不虚传”。见“名不虚传”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名不虚传”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名不虚传”原作“名不虚”。战国时,齐国公子孟尝君爱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在他担任上卿时,受封古代薛国之地,约在今山东省滕县附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曾在孟尝君的传记后写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自己曾经到过薛地,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比较凶悍、残暴,和附近邹、鲁地方的人不一样。问了人,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孟尝君喜欢养士,许多人慕名而来,移居的人数约有六万多户,结果使得薛地龙蛇杂处。可见他果真是与传说中爱好宾客的名声相符,司马迁因此说“名不虚矣”!典源又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内容则是表述自汉朝建立以来,有不少知名的侠义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们虽然经常违背法律的规范,但因为廉节、有义气,又懂得谦让,因而赢得世人的称颂,绝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为他们立传。文中也用了“名不虚立”之语。后来“名不虚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与实际相符,而非徒有虚名。

【书证】

  • 01.唐・孟棨《本事诗・高逸》:“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 02.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八・人部》:“倩娘端妍绝伦,紫云名不虚得。”

名不虚得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míng),夕部,共6画

人或事物的称谓。如: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 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如: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叫出,说出。如:不可名状。

声誉。如: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士。名师。名将( 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占有。如:不名一文。

量词,用于人。如:三名工人。

读(bù fǒu),一部,共4画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xū),虍部,共11画

空。如: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不真实的。如:虚伪。虚假( jiǎ )。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内心怯懦。如:做贼心虚。

不自满。如:虚心。谦虚。虚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抽象的。如:虚词。

衰弱。如:虚弱。虚胖。虚汗。虚脱。气虚。血虚。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同“墟”,大丘。

同“圩”,集市。

读(dé děi de),彳部,共11画

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 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适合。如:得劲。得当( dàng )。得法。得体。

满意。如:得意。扬扬自得。

完成,实现。如: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名不虚得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