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

死有余责

拼音 sǐ yǒu yú zé怎么读

注音 ㄙˇ ㄧㄡˇ ㄩˊ ㄗㄜˊ

繁体 死有餘責

感情中性

近义词死有余罪 死有余辜

死有余责的意思

折叠展开

犹死有余辜。

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幸得充位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此负国,死有余责。”

例子宋·苏轼《昌化军谢表》:“军讫者并鬼门而东鹜,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死有余责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形容责任重大,到死都无法卸责。见“死有余辜”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死有余辜”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汉代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为人勤学不倦。汉宣帝刚即位不久,任职狱官的路温舒就上书建议宣帝开仁德之心,减缓犯人的刑期。他认为天下至今不能太平,是因为狱官执法过于严苛,而秦朝之所以会灭亡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和古代狱官相比,现今狱官太过草率不人道,因为他们一方面害怕执法有过失受到处分,一方面为了顺利结案,于是对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强认罪。以这种不当手法取得的供词,即使最后是由咎繇来断案,也会认为人犯实在罪恶深重,连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够听取各方谏言,废除严苛的刑罚,让天下回归太平。“死有余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形容罪恶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书证】

  • 01.《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
  • 02.宋・苏轼〈到昌化军谢表〉:“并鬼门而东骛,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

死有余责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his crimes.

死有余责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sǐ),歹部,共6画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如: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不顾生命。如: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固执,坚持到底。如: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无知觉。如:睡得死。

不活动,不灵活。如:死结。死理。死板。

不通达。如:死胡同。死路一条。

过时,失去作用。如:死文字。

极,甚。如:乐死人。

读(yǒu yòu),月部,共6画

存在。如: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表示所属。如:他有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如:有病。情况有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如:水有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如:有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如:有劳。有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如:有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如:有夏。有宋一代。

读(yú),人部,共7画

文言代词,我:“余将老”。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如: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 gǔ )(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如:十余人。

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农历四月的别称。

姓。

读(zé zhài),贝部,共8画

责任,分( fèn )内应做的事。如: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要求。如:责求。责令。责成。

指摘过失。如: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质问,诘( jié )问。如:责问。责难。责让。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如:鞭责。杖责。

死有余责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