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次韵翁子秀移竹》是李处权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读过东坡的诗,就不可没有竹子。何况这些竹子真的像琅玕一样,每一根都温润如玉。它们不是在瑶池中种植的,而是阿母(指李时中的母亲)所喜爱并培育的。每天种植三根,近了谁敢轻慢它们。山中的僧人不知道它们的珍贵,却将竹子送来像一捆柴束一样。坐在阮家的竹林中,竹影映照着那丘厨的酒醁(指酒厨)。主人何必多问,我抱着琴就来留宿。这位朋友不需要太多的招待,潇洒地数着竹子的根足够了。反而笑话起陶元亮来,他只会采摘东篱上的菊花。
诗意:
这首诗词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作者通过读东坡的诗作,体悟到竹子的重要性,认为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的存在。他赞美这些竹子如琅玕般的美丽和温润,将其与珍贵的宝玉相比。竹子并非来自神话中的瑶池,而是作者的母亲培育的。作者种植竹子勤奋且珍视,不允许有人轻视它们。然而,山中的僧人并不了解竹子的价值,将其送来时像一捆柴束。作者来到朋友阮家的竹林中,享受着竹影映照下酒厨的美景。主人不需要多问,作者带着琴来留宿,表达了自己欣赏竹子之外的淡泊和潇洒。最后,作者拿陶元亮开玩笑,指出他只会采摘东篱上的菊花,与自己对竹子的钟爱形成对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和欣赏之情。通过与东坡的诗作对照,作者认识到竹子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居住环境的必备之物。竹子在诗中被描绘成珍贵而温润的存在,与宝玉相提并论,展示了其独特的美感和价值。作者通过种植竹子的细节,强调了自己对竹子的用心呵护,不容忽视。山中僧人对竹子的贵重并不了解,将其当作柴束一样送来,形成了对比。在阮家的竹林中,竹影映照下的酒厨景色美不胜收,展现了宁静和宜人的环境。作者以淡泊和潇洒的态度,带着琴来到朋友家中,表达了对竹子以外的生活欢愉的追求。最后,通过笑话陶元亮只采摘菊花,作者展示了对竹子的独特钟爱和对品味的自信。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字简洁明快,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对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淡泊生活的追求。
李处权简介
宋代·李处权的简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 ► 李处权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不可久居
-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
-
惠将霄汉隔
出自 唐代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
- 剩取君王几饼金
- 隈侵角枕光
-
梗桧延福庆
出自 宋代 阳枋: 《峡州程彦彪签判赋桃花读之良有佳致嗣韵敬呈》
-
止水搅不动
出自 宋代 洪咨夔: 《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
-
谁知彼雌雄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
不闻此画塑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
-
西湖妙天下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