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薪粲绝
出自元代:方回的《望南山别峰见树间烟出知有隐者》
南山有别峰,石树相因依。
兹晨偶流目,遥见青烟微。
未知此林下,谁家掩荆扉。
我亦欲一往,结茅纫槲衣。
秋饭所种粟,春羹自生薇。
今年四阅月,孤城闭贼围。
当其薪粲绝,无翅何由飞。
客谓郊关外,似觉事转非。
岁俭剽夺急,村荒游徼稀。
豺狼方磨牙,择人以自肥。
市隐世态恶,岩栖心事违。
四海岂不广,惆怅将焉归。
鉴赏
望南山别峰见树间烟出知有隐者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望着南山,有一座独特的峰峦,石头和树木相互依托。清晨我恰巧抬头,远远看见微弱的青烟。我不知道这片林间隐藏着谁家的隐士。我也想前去一探,与隐士交结并共度时光。这里的秋天收获了一片谷子,春天的羹汤自生薇草。今年已经过了四个月,孤城被贼寇包围。当火炬燃尽,我将如何飞翔,没有翅膀又如何展翅高飞。有人说在城郊关外,事情似乎已经变得不同。岁月贫乏,掠夺迅猛,乡村荒凉,漫游四方的人稀少。豺狼正在磨牙,挑选自己的肥肉。市井中隐藏着邪恶的世态,岩穴中的隐士心事无法实现。四海岂非辽阔无垠,可我却感到迷茫不知何处归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远望南山,发现其中一座别具特色的峰峦,石头和树木相互依托,而其中隐匿着一个隐士的景象。作者在清晨偶然抬头,远远看见微弱的青烟,暗示了这个隐士的存在。他对这位隐士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希望能够结交并与之共度时光。
诗中还描绘了一幅乡村的景象,秋天丰收了一片谷子,春天的羹汤自生薇草,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孤城被贼团包围,形势危急。当火炬燃尽时,作者忧虑自己将如何飞翔,暗示了内心的困扰和无奈。
诗中还提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心的丑恶。市井中隐藏着邪恶的世态,岩穴中的隐士心事无法实现。诗人感叹四海辽阔,但自己却感到迷茫不知何处归去,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社会的不满。
整首诗以望远和思考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方回简介
元代·方回的简介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 方回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五城桥下棹洄沿
出自 唐代 徐铉: 《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 阁门远看澄心机
- 日暮不堪闻
-
终当效乐天
出自 宋代 郑清之: 《和郑制干谢借居且惠朋樽醉螯诗》
- 信手画眉成柳叶
-
尔来庭户已更创
出自 宋代 刘子翚: 《诗寄懒翁兼简士特温其原仲致仲昆季》
- 嗟予久已乌角巾
-
还食蛤蜊卷龟壳
出自 宋代 司马光: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及神仙余谓之无孟德谓之》
-
岂望生还直旧庐
出自 宋代 邓忠臣: 《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四首》
- 夜半山腰震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