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寿王息存翁八十》是近代诗人陈三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寿王息存翁八十,
劫灰不涴列仙儒。
吐海朱霞影白须,
绝学补苴秦博士。
老谋填抚汉番禺,
坐盟彝鼎寒兵气。
道出羲皇结酒徒,
安用养生求四印。
胸中书味已如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叫"寿王息存翁"的八十岁老人。他身体力行,不受岁月的侵蚀,精神矍铄如仙儒。他的白须如朱霞般绚烂,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他精通博学,补足了秦时的博士的学识。他经验丰富,曾参与填抚汉番禺之事。他坐在彝鼎旁边,感受着寒冷和战争的气息。他道出了羲皇结酒的传说,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与享受。他以养生之道为目标,追求四印的境界。他心中充满了书籍的滋味,仿佛已经化作了酥软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寿王息存翁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生命力的老人。他不仅在学问上有所造诣,还在人生经历和智慧上具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形象具有仙风道骨,白须和朱霞的对比使得他显得尊贵而光彩照人。他所领悟到的羲皇结酒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乐趣和追求的理解。他以养生之道为目标,追求四印的境界,体现了对于健康和长寿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寿王息存翁为中心,通过描写他的形象和思想,展示了智慧和生命的丰富与充实。
陈三立简介
近现代·陈三立的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陈三立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