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除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岁暮纷多思,
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
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
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
应转悟前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白居易在除夕夜思考的心境。岁末将至,他心中充满了各种杂念,而他身处异乡,远离故土,渺茫的归程使他感到迷茫。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年,时光的流转使他年迈,容颜的衰老也使他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对乡国的思念依然存在,但对功名的追求却已经消退。当他迎来明天的第四十九个年头时,他应该能够洞悉过去的错误和不足。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白居易晚年时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通过描写岁暮和除夜的景象,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思绪和感慨。他的思绪纷繁,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功名的反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功名已经不再是他追求的目标,而内心的平静和洞悉过去的重要性才是更为珍贵的。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读者应该放下功名利禄的追逐,反思过去的得失,达到心灵的宁静和智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岁末除夜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思和体验。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年岁的增长和容颜的凋零与对乡国的思念以及对功名的追求进行对照,展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心境的转变。这首诗词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引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楚逐伍胥去章华
- 何处喧喧鼓笛来
-
列国兵戈暗
出自 唐代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
永锡蕃禧
出自 两汉 佚名: 《章献明肃皇太后恭谢太庙》
-
老境摧颓春更好
出自 宋代 吴潜: 《行小圃偶成唐律呈直翁自昭叔夏》
- 感君在一言
-
休笑老鸱饱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孙曼叔暮行汴上见鹘击蝙蝠以去语於予》
- 不放诗人僦一居
-
应是兜罗世界云
出自 宋代 范成大: 《过燕渡望大峨,有白气如层楼,拔起丛云中》
- 暝色从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