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待火几时然
出自金朝:王哲的《完溪沙 原无调名,兹据律补》
空里追声枉了贤。
水中捉月事同然。
隔靴抓痒越孜煎。
纽石作弦何日抚,钻木待火几时然。
恰如撅地觅寻天。
鉴赏
诗词:《完溪沙 原无调名,兹据律补》
中文译文:完美的河滩沙,本无名调,此处依律补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哲的作品,以形容自然景物和抒发思绪为特点。诗人通过对空中追逐声音、水中捉取月亮以及隔着鞋子抓痒越来越烦躁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追求完美、满足欲望时往往陷入困境的境遇。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种"空里追声"的情景,意味着我们追求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东西时往往是徒劳无功的。这种追求可能是社会地位、名誉或者其他不现实的欲望,最终只会使人感到失望和空虚。
其次,"水中捉月"意味着人们企图达到不可能的事情,类似于海市蜃楼中的幻觉。这种追求与前一句类似,强调了人们往往追求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目标,最终只是徒劳无功。
接着,诗中提到"隔靴抓痒越孜煎",抓痒是一种满足欲望的行为,但是当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只会越来越烦躁和焦虑。这句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欲望时的困境,即使是满足了表面的需求,内心的渴望仍然无法得到满足。
最后两句诗,"纽石作弦何日抚,钻木待火几时然",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人们渴望得到满足的愿望。纽石作弦指的是弦乐器,当琴弦松弛时需要重新调整,钻木待火则是指等待木材被火烧炼成有用的器物。这两句诗意味着人们对于满足欲望的渴望,但却不知何时能够实现。
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人们在追求完美和满足欲望时常常陷入困境的现实。它提醒人们要理性地面对自己的欲望,不要追求不现实的东西,以免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王哲简介
金朝·王哲的简介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 王哲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含笑引素手
-
偏发殿南枝
出自 唐代 卢纶: 《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
逼砌筠窗围小院
出自 宋代 丘崈: 《蝶恋花(西堂竹阁,日气温然,戏作)》
- 红旗掣曳卤簿新
-
其下怪石卧狻兕
出自 元代 方回: 《题郭熙雪晴松石平远图为张季野作是日同读杜》
-
下马共罗拜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
- 采桑饷饭无百步
-
憔悴经年客瘴乡
出自 宋代 陆游: 《谢张廷老司理录示山居诗》
- 深藏潜哭
- 天香乍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