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风度欢聚
出自元代:邵亨贞的《摸鱼子 岁晚感怀寄南金》
见梅花、一番惊感,天时人事如许。
星霜冉冉东流水,牢落少年心绪。
时自语。
甚门外、风埃绿鬓生尘土。
故人间阻。
柰岁晚相思,云寒怅望,此意转凄楚。
髫年梦,俯仰已成今古。
人生风度欢聚。
故乡景物浑非旧,愁里忽忽时序。
能记否。
记翦烛西窗,暝坐听风雨。
春来更苦。
柰酒量微增,诗情未减,何处唤俦侣。
鉴赏
诗词:《摸鱼子 岁晚感怀寄南金》
岁晚感怀寄南金,
见梅花,一番惊感。
天时人事如许,
星霜冉冉东流水,
牢落少年心绪。
时自语,甚门外,
风埃绿鬓生尘土。
故人间阻。
柰岁晚相思,
云寒怅望,此意转凄楚。
髫年梦,俯仰已成今古。
人生风度欢聚。
故乡景物浑非旧,
愁里忽忽时序。
能记否,记翦烛西窗,
暝坐听风雨。
春来更苦。
柰酒量微增,
诗情未减,何处唤俦侣。
中文译文:
岁晚时节,怀念故乡寄给南金,
看到梅花,心中一番震撼。
天时流转,人事如常,
岁月匆匆东去,少年的心情困顿。
自言自语,思绪沉浸在门外,
风吹起尘土,绿鬓生尘。
故友相隔迢遥。
如今岁月晚,思念之情渐浓,
望着寒冷的云,心中的忧愁转为凄楚。
当年幼稚的梦想,
如今已经成就了历史。
人生的风采和欢乐,
故乡的景物已然不再如旧,
忧愁中时光匆匆流逝。
是否还能记得,
记得一起剪烛西窗,
在黄昏中坐着,聆听风雨。
春天的到来更加艰辛。
虽然酒量微微增加,
但诗意依旧不减,
何处能够呼唤知己相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元代邵亨贞的作品,通过岁晚时节的感怀,描绘了他对故乡和往事的思念之情。诗人在见到梅花时产生了一番惊感,感叹天时人事的流转如常。他感叹岁月匆匆东去,自己的心情却困顿不前,少年时的梦想已经成为历史。诗人思念故友,但他们相隔遥远,阻隔着彼此。岁晚之际,他的相思之情更加浓烈,望着寒冷的云,心中的忧愁转为凄楚。诗人回顾起年少时的梦想,现在已经成为过去,人生的风采和欢乐聚集在一起。然而,故乡的景物已经变得陌生,时光匆匆流逝,忧愁在心中时而涌现。诗人问自己是否还能记得过去的岁月,是否还能记得一起剪烛西窗,坐在黄昏中聆听风雨。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更多的苦痛,尽管酒量微增,但诗人的情感依旧不减,他想知道在何处可以呼唤知己相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韵味和生命的短暂。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追忆之情。梅花象征着坚韧和希望,与诗人的心境形成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个人历程的变迁。诗词中的忧愁情绪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而得以表达,给人以凄楚之感。诗人通过对酒和诗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知己相伴的渴望,寄托了对友情和情感交流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岁晚感怀为主题,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往事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示了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无情,以及对友情和情感交流的渴望。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在感受岁月的冷漠和人生的短暂之余,也能对人情世故和珍贵的情感有所思考。
邵亨贞简介
元代·邵亨贞的简介
邵亨贞(1309~1401) 元代文学家。字□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松江训导。邵亨贞生当元、明之际,入明后生活近30年。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
...〔 ► 邵亨贞的诗(1篇)〕猜你喜欢
-
相唤吟诗天欲雨
出自 宋代 高观国: 《凤栖梧(湖头即席,长翁同赋)》
-
左徽在羽
出自 两汉 佚名: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 非鼋非鳌不可辩
-
因感而赋此
出自 元代 王恽: 《木兰花慢 至元七年京师除夜,灯下与儿子孺》
-
此归又且深深信
出自 宋代 陈著: 《次前韵与前人同舟自城归》
-
神亦何事特哀穷
出自 宋代 张耒: 《自庐山回过富池隔江遥祷甘公祠求便风至黄沥》
- 墨翟真自苦
- 冠盖登临皆善赋
- 便作武陵溪上看
-
看月到陈隋
出自 宋代 汪莘: 《水调歌头·听说古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