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九日次程公明韵》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帘猎猎傍檐斜,
问酒来投野老家。
佳节已逢重九日,
东篱未见两三花。
科头坐石从吹帽,
拭眼看山似隔纱。
七里冈前归路闇,
月悬破镜忆秦嘉。
译文:
微风吹拂着斜挂的窗帘,
我询问酒客们是否来到野外老人的家。
美好的节日已经到了重阳节,
东边的篱笆上却还没有绽放两三朵花。
坐在科举考场的台头,我从头上吹走了帽子,
擦拭着眼睛,远望山景,仿佛被薄纱遮隔。
在七里冈前的归路上,夜已深沉,
月亮挂在天空,破碎的镜子让我想起了秦朝的辉煌。
诗意和赏析:
《九日次程公明韵》以描绘重阳节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寂寞的感受与回忆。
诗的开头描述了微风拂动着斜挂的窗帘,犹如随风摇曳的心情。诗人询问酒客是否来到野外老人的家,透露出他对寻找欢聚与温暖的渴望。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思念。佳节已到,然而东边的篱笆上却没有绽放出两三朵花朵,这一景象暗示了节日的凄凉和寂寞。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目光投向科举考场,描绘了科头坐石,风吹走帽子的情景。这里既有对科举制度的映射,也有对诗人自身处境的抒发。他在思考人生的追求和意义,面对山景,却仿佛被一层薄纱所遮隔,这种遥远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最后两句描述了归途中的夜色和月亮的出现。月亮如同破碎的镜子,勾起了诗人对秦朝辉煌的回忆。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寂寞的夜晚,通过回忆和联想,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安慰。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往事的怀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交织,展现了对节日的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诗词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仇远简介
元代·仇远的简介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 仇远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