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姚勉的名句 > 乌啼人所唾

乌啼人所唾

出自宋代姚勉的《乌鹊吟

“乌啼人所唾”出自宋代姚勉的《乌鹊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ū tí rén suǒ tuò,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鹊噪人所怜,乌啼人所唾
谓鹊能报喜,谓乌常送祸。
乌啼鹊噪何心然,孰为此者皆其天。
预言祸至使人避,比鹊以乌乌更贤。
欲忠于人反嗔己,喜谀恶直常如此。
君不见九龄去国林甫相,崇侯得君比干死。

鉴赏

《乌鹊吟》是宋代姚勉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乌鹊和喜鹊的比喻,表达了人们对吉凶不同鸟类的不同态度,以及人们在面对善恶和忠诚与奉承之间的抉择。

诗词以"鹊噪人所怜,乌啼人所唾"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于喜鹊的喜爱,以及对乌鸦的唾弃。喜鹊被认为能够传递好运,而乌鸦则常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乌啼鹊噪何心然,孰为此者皆其天"。他在思考,为什么乌鸦会啼叫,为什么喜鹊会鸣叫,这一切都是它们的本性所驱使。

接下来,诗人将这一思考引申到人的行为上,提到了人们在面对预言祸福时的态度。当乌鸦啼叫预示着祸患来临时,人们会避之唯恐不及。而喜鹊的出现则被认为是传递好运的象征。然而,诗人认为乌鸦比喜鹊更加聪明,因为它们能够预见到危险,而喜鹊则只是带来好运而已。

诗词的后半部分,通过引用历史故事来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忠诚和奉承的态度。诗人提到了九龄离开国家、林甫相与崇侯得君比干死的事件。这些故事表明,忠诚于君主的人最终不得善终,而奉承君主的人却能够得到重用和保全性命。

《乌鹊吟》通过对乌鹊和喜鹊的比喻,寓意深远地揭示了人们对吉凶不同鸟类的态度和对忠诚与奉承的选择。诗词中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界中的鸟类行为的观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善恶和忠诚与奉承之间的抉择时所面临的困境。

姚勉简介

宋代·姚勉的简介

姚勉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 ► 姚勉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