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才到此遇知音
出自宋代:李昴英的《和心字韵送林尉公琰校文》
鹄袍忙立老槐阴,争望文星早照临。
称物衡无高下手,别形鉴有是非心。
品题岂逐朱衣转,沙汰何妨苦海沉。
将见贤书协舆论,真才到此遇知音。
鉴赏
诗词:《和心字韵送林尉公琰校文》
朝代:宋代
作者:李昴英
这首诗描绘了李昴英向林尉公琰赠送诗文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林尉公琰的赞赏和敬意。
诗意:
诗人穿着鹄袍(鸟羽制成的官袍)匆匆站在老槐树的阴影下,迫不及待地期盼着文星(指才华出众的人)的早早降临。他认为评价人物的标准不应该只是凭借衡量物体高低的衡器,而应该用心来辨别人的品德和才能。诗人追求真、善、美,不是为了追逐虚荣的官衔,而是勇敢地担当,即使是在苦难的沉沙之中。他期待着见到贤才,希望能与他们共同书写传达真理的文章,并遇到理解自己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以鸟羽制成的官袍和老槐树的阴影作为诗人的背景,突出了他迫切期待文星的到来的心情。通过词语的选择和排列,表达了作者对权势和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强调了用心去辨别人的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作者对贤才的渴望和对知音的期待使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品德和才能的推崇,以及对真知灼见的渴望。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思考,诗歌传达了一种追求高尚价值的情感,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真知灼见的渴望和珍惜。
李昴英简介
宋代·李昴英的简介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 ► 李昴英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