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李曾伯的名句 > 所惜峥嵘能几日

所惜峥嵘能几日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因赋风筝与黄郎偶

“所惜峥嵘能几日”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因赋风筝与黄郎偶》,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ǒ xī zhēng róng néng jǐ rì,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竹君为骨楮君身,学得飞鸢羽样轻。
出手能施千丈缕,举头可问九霄程。
高穷寥旷宁无力,少假扶摇即有声。
所惜峥嵘能几日,儿曹偻指已清明。

鉴赏

《因赋风筝与黄郎偶》是宋代李曾伯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君为骨楮君身,
学得飞鸢羽样轻。
出手能施千丈缕,
举头可问九霄程。
高穷寥旷宁无力,
少假扶摇即有声。
所惜峥嵘能几日,
儿曹偻指已清明。

诗意:
这首诗以风筝为主题,描绘了风筝的轻盈飞舞和高远的气势。诗人通过对风筝的描述,表达了对高远、自由和无拘束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风筝为比喻,将竹子比作风筝的骨架,将楮纸比作风筝的身体,展现了风筝的轻盈之态。风筝的轻盈和自由不仅体现在外形上,更体现在飞行的姿态中。诗中描述了风筝的飞行能力,可以高高举起,达到千丈之高;也可以仰望天空,向九霄之处问候。这种高远、自由和无拘束的气势让人感叹不已。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风筝的惋惜之情。诗中提到风筝的峥嵘飞翔只能持续几日,暗示了风筝的短暂存在和飞行的有限时限。这种短暂的存在和时限的限制,与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限制相呼应。儿曹偻指已清明的句子,则是诗人借风筝之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岁月的不舍和珍惜。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风筝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高远、自由和短暂美好的向往,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珍惜当下的思考。

李曾伯简介

宋代·李曾伯的简介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 ► 李曾伯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