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晚步湖桥》是苏轼(字泂)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桥边散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追求。
诗词中的译文如下:
吴侬(指苏州地区)生长在湖边,夜晚登上桥,心意渴望飞仙。初次见到苍山下的红日,突然看到白月升起在青烟中。收起画册回到家中吟咏作诗,应答着渔歌,送别客船。回首望去,人已离去,玉虹横亘在冷金的眠水上。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作者以散步湖桥为背景,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的苍山、红日、白月和青烟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祥和,给人以美好的情感体验。
除了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还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感慨。作者提到自己回家后收起画册,用吟咏作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表明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作者提到应答渔歌送客船,揭示了人生离别和岁月流转的主题。
最后两句“回首更阑人去后,玉虹横浸冷金眠”,通过描绘冷金眠水上横亘的玉虹,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人物已经离去,留下的只有冷寂的湖水和遥远的回忆。这种描绘增强了整首诗的忧愁和离别之情,使读者感受到生活中无常和无常带来的悲哀。
总的来说,《晚步湖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苏泂简介
宋代·苏泂的简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 苏泂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投弃荒遐
-
相以尚容
出自 两汉 佚名: 《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
- 诗以告里社
- 相逢索我一梦吟
-
心事向谁论
出自 宋代 程公许: 《寿李悦斋五首和三劳使尹使君韵》
-
图书多似道家山
出自 宋代 毛滂: 《属者观池槛清明泉激石立芦丛交碧文禽并绚翛》
-
稍稍花光上林薄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次韵任公渐感梅花十五韵》
- 南来若不到东庙
-
喜逢门外白衣人
出自 宋代 苏轼: 《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饮湖》
- 旧日繁华散晓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