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次韵七首》是苏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废田为屋的情景,以及困士学习农耕的心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废田为屋宇,
困士学农桑。
来者或相问,
耕焉安得堂。
诗词开篇,描述了把农田改建为屋宇的情景。废田代表了人们对农业的忽视,而将废田改为屋宇则体现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和对农业的轻视。困士则是指那些贫困的士人,他们不得已学习农耕以维持生计。
其中的"废田为屋宇"一句,反映了现实中农田被废弃的现象,人们为了解决住房问题而将废弃的耕地改建成房屋,这种情况对于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困士学农桑"一句,表达了困士们不得已学习农耕技术以谋生的境况。这种情况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士人贫困的现实,不得不将学问与农耕结合,以求生计。
接下来的两句"来者或相问,耕焉安得堂",描述了来访者对困士的好奇和询问,而困士则以耕田为回答,表明困士在农田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安宁之处。这也暗示了农耕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能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安慰。
"为言吾欲醉,且去客无妨"这两句,表达了困士对于尘世烦扰的厌倦,他希望能够醉心于农耕之中,也无妨离开繁华的客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最后两句"信有痴人梦,宁甘草径荒",表达了困士心中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坚信自己的追求并不痴迷,而是对于一种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理想追求。宁愿选择草径荒凉,也不愿妥协于现实的琐碎和束缚。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废田为屋、困士学农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困士对于自由、宁静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诗词中融入了对农田和农耕的思考,以及对士人处境的关注,展现了宋代社会中农耕与文人生活的交融与冲突。
苏泂简介
宋代·苏泂的简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 苏泂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喧阗各丛萃
出自 唐代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
值迥逢高驻马频
出自 唐代 卢纶: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
- 一似暮潮归
- 烂银堆里数螺青
-
驱驰不东鄞
出自 宋代 陈著: 《应吴伯秀县尉教鄞学求诗》
-
抗论公庭出至諴
出自 宋代 李昴英: 《闻祶阁职免机关报任之报二首》
- 风争正看蛛去网
-
青山片片添红叶
出自 宋代 苏辙: 《辞灵惠庙归过新兴院书其屋壁》
-
莱衣要裂宫锦花
出自 明代 马之骏: 《刘将军歌送勋甫帅师援辽》
- 覆锦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