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谢颐师见过》是宋代诗人周文璞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卷道者方昼睡,
有僧奚为入桑杞。
惠然相过穷壑底,
共谈儒流佛宗旨。
这首诗词以诗人谢颐拜访一位道士为背景,描述了他们在僻静山谷中相遇的情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儒家和佛家思想的探讨和思考。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道士的相遇。诗人称道士为“道者”,道者被描绘在云卷的山谷中昼睡。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僧人(僧奚为)来到桑杞(指道士所在的地方)。他们相遇在穷壑的深处,彼此交谈着儒家和佛家的学说和宗旨。
诗中的“儒流佛宗旨”表达了诗人对两种思想流派的尊重和探索,旨在寻求它们的共同之处。这种对儒家和佛家的思想交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和宗教的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与道士共同度过的时光。两家的思想风格都已经颓废,现在需要有人重新唤起它们的活力和影响力。这种风格的颓废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所致。
最后几句中,诗人描述了他们共同品尝煨芋和煮菜的情景。他自称“吾穷于世无比拟”,表达了他在世俗生活中的贫困和对精神追求的无奈。他渴望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以共同探索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与道士的相遇和交流,表达了对儒家和佛家思想的思考和追求。同时,诗人对时代风格的颓废和自身处境的无奈也进行了揭示。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思想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周文璞简介
宋代·周文璞的简介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 ► 周文璞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何时竹林下
出自 唐代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 小儒末座频倾耳
-
朱绂临秦望
出自 唐代 韦述: 《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一作张谔诗)》
- 岂惟吾州罕此流
-
鞭鸾相招携
出自 宋代 李弥逊: 《次韵叶观文再赋游灵源桃花二洞之作》
- 从谁发掘归吴侯
-
春去怀贤感物多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廖袁州次韵见答并寄黄靖国再生传次韵寄之》
-
可怜风物逐时新
出自 宋代 黄庭坚: 《孙不愚索饮九日酒已尽戏答一篇》
- 谁能强追逐
- 楼观倚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