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计处士挽诗》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淡泊和对个人追求的坚守。
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计处士的人物形象。他在早年识别了殷州,显露出他对世事的洞察力。计处士的双鬓已经斑白,他身穿一件朴素的衲衣。这些描写表明了他的岁月已经过去,但他依然保持着傲然的姿态和淡泊的心境。
诗中提到了"天时四不出,人事百无忧",这是说无论是天时还是人事,都不能动摇计处士的内心。他对外界的变幻置之不理,心境宁静从容。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将个人的追求归于隐居之地,闭门造车,守住内心的一方宁静。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计处士的赞颂和对他境遇的理解。计处士从年轻时代起就看破尘世的浮华,拥有着超脱于世俗的智慧和追求。他不被外界的变故所动摇,专注于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宁静。这种境界使得他在世事纷扰中保持着独立自主的态度,从而获得了内心的自在和快乐。
通过这首诗词,魏了翁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的推崇。他赞颂了那些能够超越功利的人们,将个人的追求和理想归于内心深处,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这种精神在宋代文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也对后世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的启示。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