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著存亭》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著存亭,驯乌得食常好鸣,
灵茅无种还自生。
魂浮魄散莽何极,
耿若有见悲难平。
山脉迢迢绣峰住,
墓氯腾腾缕云去。
鲛人抱宝夜出游,
指点今来著亭处。
中文译文:
著存亭,驯养的乌鸦得到食物常常欢叫,
神奇的灵茅草无需人种植便自然生长。
魂灵飘荡,魄散漫无边际,
心情悲哀,难以平复。
山脉曲折延伸,绣绣山峰屹立不倒,
墓地中烟雾袅袅,云雾缭绕不散。
鲛人怀抱宝物夜间出游,
引领着今时此地的著存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以一个名为著存亭的地方为背景,以驯养的乌鸦、灵茅草和山脉等元素来渲染诗情。
诗的开篇,“著存亭”是一个地名,地处山青水秀的环境中。乌鸦在这里得到充足的食物,常常欢快地鸣叫,这种景象传达出一种安宁和祥和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灵茅草,它自然生长,不需人为种植。这里的灵茅草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突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无穷的生机。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绪。诗人的心灵似乎漂浮在无边无际的虚无中,思绪散乱,难以平静。山脉绵延不绝,高耸入云的山峰屹立不倒,墓地中的云雾缭绕,这些景象烘托出一种幽幽的悲凉氛围。
最后,诗中提到了鲛人抱宝夜间出游,引领着来到著存亭的人们。这里的鲛人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存在,他们指引着现代人来到著存亭,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在这个地方可以找到一种心灵的栖息和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矛盾感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安宁与悲凉、生机与虚无相对照,使诗词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叶适简介
宋代·叶适的简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 叶适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亭上玉虹腰冷
-
明皇昔御极
出自 唐代 温庭筠: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
坡词欲唱无人会
出自 宋代 谢薖: 《虞美人(九日和董彦远)》
-
古锦囊中诗定多
出自 宋代 曾丰: 《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
- 结伴寻沙鹭
-
莫忘图中破茅屋
出自 近现代 陈三立: 《题秉三先人熊翁所画卷》
-
行脚旧山川
出自 宋代 方岳: 《式贤和杜夔府百韵过余秋崖下大篇舂容笔力乃》
- 青蒲故依渚
- 自制白云曲
- 试与寻真访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