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寄制帅》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奔波在五郡间两个月的忙碌生活,忘却了年少时在少城的春日风光。在鷅鹠鸣处,光阴已经老去;在鹈鴂声中,思乡之情愈发长久。曾经,作者是一位漫游于青山绿水之间的旅行者,但如今却无法与红旗下的仙乡相会。尽管归期已近,正值浣花时节,但仍然有机会与友人共饮一觞,畅叙欢愉。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作者在忙碌和奔波中错过了春光和青春,唤起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鷅鹠和鹈鴂则成为时间的象征,它们的鸣叫声提醒着作者时光的流逝和旅行的漫长。青山和红旗则象征着自由和理想,作者曾经梦想追寻红旗所在的仙乡,但现实的束缚使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整首诗以忙碌和追寻为主题,通过对时间、自由和思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忙碌的生活中,他仍保留着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渴望,即使与仙乡之约无法实现,但在归期将至之际,与友人共饮一觞,也成为了一种对生活的庆祝和享受。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王之望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对忙碌、时间和思乡的刻画,他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同时,诗中自然景物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也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
王之望简介
宋代·王之望的简介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 王之望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