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尊酒泛寒光
出自宋代:胡寅的《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
盍簪相与记春芳,落去争如桂影香。
故觅层台延旷望,可无尊酒泛寒光。
交挥玉尘倾怀尽,半仄冰轮耿夜长。
坐到银河分晓色,彤霞金晕更苍凉。
鉴赏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
花瓣飘落,竞相比拟桂花的香气。
因此,我们寻找高台,延伸眼界,
可无需美酒,漾动着寒冷的光芒。
举手投足间,玉尘飞扬,尽情倾诉心情,
天空中微暗的冰轮照亮漫漫长夜。
坐在银河中,拂晓之色分明可见,
彤霞和金晕更显得苍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夏季的夜晚,诗人与众人共聚燕誉堂,欣赏着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色。他们不需要美酒,只需凭借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来享受这一刻。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冰轮和黎明的彤霞,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花朵的香气、银河的分明、彤霞和金晕的苍凉,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索。
诗人通过“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表达了与众人共同感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强调了情感的共鸣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诗中的“玉尘倾怀尽”,以及“坐到银河分晓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美的敬仰。它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注重意境的构建,抒发内心情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胡寅简介
宋代·胡寅的简介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 胡寅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