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持节过界》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之情,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的第一句描述了泗滨地区的景色,诗人望着连绵的云彩和茂密的草地,心情感到悲凉和郁闷。第二句表达了诗人的眼睛昏暗,因为沉浸在忧伤和尘世的痛苦之中,只剩下断裂的灵魂。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宝塔和沙墩,暗示了诗人曾经追求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但现在却难以寻觅到。宝塔象征着信仰和希望,而沙墩则可能代表着世俗的现实和尘世的纷扰。
第五句表达了诗人在凌晨时分无法入眠,悲伤而壮烈的情绪难以平静。第六句描绘了黎明时分的荒凉和寒冷,显得模糊不清。这些景象象征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人感叹现在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而道路两旁的父老们早已不再是他们当初年轻时的模样,而是变成了晚年的老人,这也让诗人感到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
整首诗以凄凉、忧伤的语调展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现实的矛盾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宗教信仰的动荡和人事变迁的无常。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内心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曹勋简介
宋代·曹勋的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 曹勋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不教才展休明代
-
时人无此心
出自 唐代 薛据: 《冬夜寓居寄储太祝(一作綦毋潜诗)》
- 画烛泣残农正分
-
红日初升宿雾消
出自 宋代 程公许: 《祝圣清旦登星坛唱步虚下晓雾四开晴景熙然》
-
声鸣和好似关雎
出自 宋代 王令: 《次韵介甫集禧池上咏鹅》
- 老人本少凋年感
-
待凿平江百尺井
出自 宋代 苏轼: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
- 半溪春雨一渔蓑
- 膏流溢而为渊兮
-
故写梅就书之
出自 元代 吴*: 《柳梢青 至正戊子孟冬,竹庄梅已蓓蕾,因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