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龟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强至。这首诗描述了一座峰岭,形如一只龟躺横卧。据说,这个形象是来自一位禅宗长者的传说。周围的众多山峰像蜿蜒曲折的行列,仿佛都在向这座龟峰致敬。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和一些赏析如下:
《龟峰》中文译文:
一座峰岭如同一只龟横卧,
它的来源是一位禅宗长者的传说。
周围的众多山峰蜿蜒曲折而来,
仿佛都在这座峰岭之前列队致敬。
诗意和赏析:
《龟峰》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为主,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峰岭形容成一只龟躺横卧的形象。这种比喻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又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禅宗长者传说,进一步为这座龟峰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禅宗长者在佛教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其言传身教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座龟峰的存在被视为禅宗智慧和精神的象征。
诗中的众山迤逦,宛然前列,描述了周围众多山峰的姿态。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山峰之间相互呼应、相互敬仰的意境。这种景象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使人不禁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自然界中众多生灵的敬畏。
总的来说,《龟峰》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中的一座峰岭,以及与禅宗智慧和众多山峰的关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宗教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意境,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感悟。
强至简介
宋代·强至的简介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 强至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