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文懿大师院假山》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环绕着园墙的不是无尽的海洋山川,而是收纳了紫色和翠绿的禅修之地。竺峰传闻上飞,蓬岛幻化而来。草木细腻地蕴含着生机,云烟轻轻地带着大自然的野趣。主人高卧在嵩山和衡山之间,应该放下尘世的束缚,去寻找幽静的禅修。
诗意:
《文懿大师院假山》描绘了一处寺院的山水景观,以及主人在此的禅修心境。诗人通过描绘禅修环境中的山川、树木、云烟等元素,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诗中还融入了主人的身影,主人高卧于嵩山和衡山之间,象征他摆脱尘世烦扰,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禅修境界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主人的定位,展示了诗中的山水具有超越现实的寓意。山川、树木、云烟等自然元素传达出生机与静谧的氛围,使人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禅修的安详与宁静。
诗中的"竺峰"和"蓬岛"都是传说中的隐逸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主人高卧于嵩山和衡山之间,嵩山和衡山分别象征着道家和佛教的修行之地,主人在此休憩,寻找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山水之景映衬主人的安闲自在,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文懿大师院假山》展示了宋代诗人追求精神寄托和心灵净化的渴望。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诗意,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禅修的宁静与山水的美丽。
强至简介
宋代·强至的简介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 强至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