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连年陪席位
出自宋代:强至的《壬子六月庚申夜陪魏公诣龙坛》
上公小队俯郊关,读祝焚香拜夜坛。
旱魃此时尤肆虐,应龙何处辄图安。
呪辞如律喷孤剑,刲血须明验一盘。
盛夏连年陪席位,自惭不是牧民官。
鉴赏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壬子六月庚申夜陪魏公诣龙坛》,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壬子六月庚申夜陪魏公诣龙坛
清晨,公子带领骑兵队伍俯瞰边关,读祝文并焚香祭拜夜间的祭坛。干旱和魃灾此时特别猖獗,应龙在何方来保护人民安宁。祈祷辞令如同法律,宛如喷涌而出的孤剑,而献血则必须明确验证,如同摆放在一盘之上。炎热的夏季,连续多年陪伴在魏公的席位旁,自愧不如乡村牧民之官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人陪同魏公前往龙坛祭拜的夜晚景象。诗中的士人既是诗人自己,又是以一种虚拟的身份出现的形象,他带领骑兵队伍来到边关,俯瞰着广袤的土地。他们读祝文,焚香祭拜祭坛,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求。然而,此时正值酷暑季节,干旱和魃灾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困扰,人们迫切需要龙神的庇佑和保护。
诗人运用了一系列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他将祈祷辞令比作法律,喷涌而出的孤剑,显露出一种力量和决心,希望通过祭拜和祈祷来改变困境。而献血则象征着一种牺牲和验证,需要明确真实的效果,以求得神明的应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省和自责。他作为士人,与魏公同席,但却感到自愧不如乡村的牧民官员。这种自愧源于他没有能力像牧民官员一样直接为人民解决问题,而只能通过祭祀和祈祷来期待改变。这种自省和自责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无能的悲凉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士人陪同魏公祭拜龙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观察和对自身无力的反思。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怀,同时也折射出诗人自身的无奈和无力感。
强至简介
宋代·强至的简介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 强至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