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菊》是宋代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菊花初抱叶,始见春光来。
绿蓓今著花,又见秋风回。
高天不容土,白日安可栽。
一世如大疟,寒暑还相催。
使我明镜匣,羞为苍颜开。
流年可奈何,独有金螺杯。
闲秋无丈尺,付与令翦裁。
况兹佳节近,秋日宜楼台。
菊花又密闹,烂若金缕堆。
如何不自乐,行绕空徘徊。
秋风不惜花,即见飞苍苔。
惟此一樽酒,万事皆尘埃。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菊花为主题,表达了菊花的傲然与坚强的生命力,并借菊花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菊花的生长过程,映射出人生的起伏变化,以及岁月的流转带来的感慨。
赏析:
诗词以菊花为象征,将其与人生相联系,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首两句描述了菊花在初春时抱着嫩叶绽放,初见春光的景象,接着又描述了菊花在秋风中再次开放,展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秋天的回应。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菊花高洁的品质,它不愿生长在质朴的土壤中,也不适合在白日下栽种,暗示了作者对于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于岁月匆匆的无奈。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身比喻为明镜匣,因岁月的流转而愧于自己的颜色。而金螺杯则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寄托,它是诗人唯一的安慰和慰藉。接着,诗人提到闲暇的秋天,认为这是适合登楼赏菊的时节,菊花盛开得如此茂密,犹如金丝堆积。然而,诗人却感到自己无法自得其乐,行走在空虚的徘徊中。最后两句表达了秋风不珍惜花朵的意象,即使花开得再美丽,最终也会随风飞散,暗示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最后一句以一樽酒作为结尾,象征着对于尘世万事的淡泊和超脱。
这首诗词通过菊花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认识。同时,诗人借菊花的傲然和坚强,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人生境遇的反思。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郑獬简介
宋代·郑獬的简介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 郑獬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别时容易见时难
出自 宋代 虞集: 《一剪梅 春别 花草粹编七》
- 请看午未丙丁春
-
海蜃楼高
出自 清代 冯应瑞: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
林晚栗初拆
出自 唐代 岑参: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 亦许玷朝行
- 殷勤寄语班姬道
-
更余净业磨未绝
出自 唐代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纪德十一首》
-
新蝉动秋思
出自 宋代 寇准: 《长郊雨馀远树减翠新蝉忽鸣激耳嘹唳久客孤坐》
- 晓濑虽能迅
-
阮生已粗率
出自 宋代 苏轼: 《定惠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