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答李先生》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众人张眼,我视明明。
众人开口,我笑泠泠。
百姓不我知,我与同醉醒。
惟有北庵李家老,足智解语通人情。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众人之中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态度。当众人都迷茫时,作者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当众人言语纷纷之时,作者冷静地微笑。百姓们并不了解作者,但作者与他们保持同样的清醒和觉醒。只有北庵李家的老人,他足够聪明,能够理解并表达人情之理。
恐物盗我本真处,劝我闭口藏眼睛。
翁意我甚愧,我语翁亦听。
万物不是贼,我家门畜停。
我劝李老莫忧惊,诈称强盗国有刑,太守行令当不轻。
在这部分中,作者提到了一种恐惧:担心物质的贪婪会偷走自己的本真。然而,作者劝告自己要保持沉默,隐藏自己的眼睛,以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玷污。作者感到非常愧疚,但他也明白老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作者相信,万物并非贼人,他的家门可以保持安宁。最后,作者劝告李老不要忧虑,虽然有人谎称国家有刑法来吓唬人,但官员执行法令应该不会轻易行动。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通过对比众人的迷茫与作者的清醒,以及作者与李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在纷繁世态中保持本真和清静的心境。这首诗词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意境,寓意着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独立见解和对内心真实的坚守。
韩维简介
宋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1篇)〕猜你喜欢
-
离合君臣良苦
出自 元代 王奕: 《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
-
昔人犹豫
出自 宋代 张继先: 《减字木兰花(呈鉴义王介甫)》
- 终南佳处暂栖迟
- 遗老班中岿独存
- 食肉诸公总善
-
济时须仗老成人
出自 宋代 曾巩: 《酬吴仲庶龙图暮春感怀》
-
微物供堂方犹豫
出自 宋代 杨亿: 《因与西廰参政侍郎弈棋予輸纸笔砚三物以诗见》
- 京洛饮徒烦借问
- 穷巷少人行
-
麦穗连云黄不稀
出自 明代 吴扩: 《同华许诸君横塘舟中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