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泛夜声来枕上
出自宋代:韩维的《寄题周著作江山县溪亭》
结亭遐僻古江山,胜绝终为好事传。
溪泛夜声来枕上,峰回午影过樽前。
禽鱼旧识应相乐,花木亲栽益自怜。
我抱沧洲未归恨,羡君生计有林泉。
鉴赏
《寄题周著作江山县溪亭》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江山县溪亭的景致,并表达了诗人对该地的向往和羡慕之情。
诗词中的“结亭遐僻古江山,胜绝终为好事传”表明溪亭地处偏远而古老的江山之中,这里的景色绝美,将会被人们传颂流传下去。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溪亭风景的赞美和珍视。
“溪泛夜声来枕上,峰回午影过樽前”描绘了夜晚溪水轻轻流动的声音,以及午后山峰倒影在酒樽之上的景象。这些景色和声音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宁静和喜悦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禽鱼旧识应相乐,花木亲栽益自怜”表达了诗人与这里的禽鱼有着旧日的熟悉和亲近,彼此相互欢乐;而对于花木,诗人更是亲自栽培和呵护,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之情。
最后两句“我抱沧洲未归恨,羡君生计有林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归隐山林的遗憾之情,同时也对身居林泉之间的友人羡慕不已。这里的“沧洲”象征了纷繁世事,而“林泉”则象征了宁静和自由,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过上与自然相伴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江山县溪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动人,情感真挚,给人以宁静、愉悦和思考的空间,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的共鸣。
韩维简介
宋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1篇)〕猜你喜欢
-
遥闻鼙鼓动地来
出自 唐代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一作古长城吟)》
- 还因三里处
-
春风若为别
出自 唐代 权德舆: 《送句容王少府簿领赴上都》
-
阴地背行山下火
出自 唐代 王建: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一作送史将军)》
-
云收四山静
出自 宋代 李廌: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
消尽江淹黯黯魂
出自 明代 唐寅: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
-
杜宇声声
出自 明代 唐寅: 《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
-
去年曾寿生朝
出自 宋代 葛立方: 《春光好·去年曾寿生朝》
- 德公耆旧传
- 竟须卜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