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韩维的名句 > 威灵久不泯

威灵久不泯

出自宋代韩维的《和曼叔昆阳城

“威灵久不泯”出自宋代韩维的《和曼叔昆阳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ēi líng jiǔ bù mǐ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炎精灭无辉,贼莽伺天丛。
帝乘馀连起,一剑无所挟。
皇天相其怒,雷电助震叠。
寻邑百万师,破碎在俄霎。
开汉中兴基,其犹取诸箧。
千载滍水上,行人指遗堞。
威灵久不泯,如与耳目接。
至今古祠上,过者犹惴讋。
荆芜起寒色,尚想战血喋。
屋瓦无遗处,秋风卷黄叶。

鉴赏

《和曼叔昆阳城》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精灭无辉,贼莽伺天丛。
火焰熄灭了辉光,敌寇如野草般密布。
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炎精代表火焰,无辉表示光芒消失,象征着城墙上的火焰熄灭。贼莽指的是入侵者,伺天丛则形容他们如同密密麻麻的草丛。

帝乘馀连起,一剑无所挟。
皇帝乘坐骏马连续冲击,手中的剑却没有任何所中之物。
这两句描绘了皇帝奋勇冲杀的场景,他挥舞着手中的剑,但却无法命中敌人。

皇天相其怒,雷电助震叠。
天空也对这场战争愤怒,雷电助威震动不断。
这两句表达了自然界对战争的反应,天空中的雷电象征着天地之间的怒火,助长了战争的破坏力。

寻邑百万师,破碎在俄霎。
百万大军在寻找目标,却在短时间内瓦解。
这两句描绘了大军的溃败,原本庞大的军队在瞬间被击溃。

开汉中兴基,其犹取诸箧。
开辟汉地兴起基业,(敌人)仍然采取掠夺之策。
这两句表达了对抗敌人的决心,汉地指的是国家的基本疆域,作者希望能够重建国家的根基,但敌人依然采取掠夺的行径。

千载滍水上,行人指遗堞。
千年过去了,滍水边上的行人指点着遗留下的城墙。
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滍水是指长江支流,诗中通过滍水边的行人指点城墙,展示了历史的延续和人们对战争的记忆。

威灵久不泯,如与耳目接。
英勇的精神久久不灭,仿佛与我们的耳目相连。
这两句表达了战争勇士的威武精神,虽然时光流转,但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英勇事迹。

至今古祠上,过者犹惴惴。
至今在古老的祠堂上,过路者仍然心生畏惧。
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畏惧和对英勇战士的敬仰,即使过了许多年,人们仍然对战争的破坏力心生畏惧。

荆芜起寒色,尚想战血喋。
荆棘丛生,呈现出寒冷的颜色,依然想起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留下的痕迹,尚想战血喋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回忆和思考,即使时间过去了很久,仍然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屋瓦无遗处,秋风卷黄叶。
房屋瓦片无处不在,秋风卷起黄叶。
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破坏景象,房屋的瓦片散落在各处,秋风吹拂着凋零的黄叶,暗示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悲伤。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和战场上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英勇战士的敬意。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衬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诗人通过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回忆,呼唤人们珍惜和平,警示后人不忘历史,避免重蹈战乱的覆辙。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悲壮的氛围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对战争的抗议和对和平的渴望。

韩维简介

宋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