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新城寄瓦桥郭太傅》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冰天行绝驾归轺,
十里清烟望界桥。
此夕离音留使节,
一心上苑看晴霄。
燕云逐马逢春断,
朔雪沾衣入塞销。
寄语当时四并客,
东风应已遍柔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中的壮丽景色。诗中的"冰天行绝驾归轺"表达了诗人在寒冬中乘车归来的情景,彰显了诗人的威仪和雄壮。"十里清烟望界桥"描绘了远处桥梁上飞舞的清烟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此夕离音留使节",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停留下来,享受使者们所带来的音乐和艺术。"一心上苑看晴霄"中的"一心"表明诗人专注地凝望着苑中的晴空,展现了他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燕云逐马逢春断,朔雪沾衣入塞销"描绘了燕云飞马奔腾的场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寄语当时四并客,东风应已遍柔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四方来客的祝福,并期待东风能够吹拂大地,使万物复苏。
这首诗词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婉转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冬日中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追求美好时光的心情。同时,通过描绘马奔腾、燕云飞舞等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整首诗词给人以壮丽、恢弘而又宁静的感觉,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王珪简介
宋代·王珪的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 ► 王珪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