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吕丞相挽诗二首》是刘子翚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吕公弼(字世明)的悼念之情。吕公弼是宋太宗时期的重要官员,曾担任宰相之职。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第一首:
慎□重高鼎,宣威屡干方。
夷吾欣在晋,尚父果兴唐。
译文:
谨慎地托举着高大的鼎,彰显着威严,多次征战边疆。
我心中欢喜着夷吾在晋国,而尚父(吕公弼)果然能够振兴唐朝。
诗意:
诗人通过描绘高大的鼎,表达了对吕公弼的敬仰之情。吕公弼为官清廉,有着威望和声望,多次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和应对边疆战事。诗人对吕公弼的表扬和欢喜,体现了他对吕公弼卓越才能和治理能力的赞赏。
第二首:
剑佩凌烟阁,笙歌逸老堂。
犹闻病乘馹,遗恨隔清光。
译文:
剑佩高悬于烟阁之上,笙歌在宴会堂中回荡。
依然听闻病中乘坐快马,遗憾隔绝了清明的光芒。
诗意:
这首诗词以意境的方式表达了对吕公弼的思念和遗憾之情。描绘了挂在烟阁上的剑和在宴会堂中奏响的笙歌,象征着吕公弼在世时的荣耀和辉煌。然而,吕公弼的疾病使他无法再感受到这些美好的事物,这让诗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综合赏析:
《吕丞相挽诗二首》通过对吕公弼的赞颂、思念和遗憾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杰出宰相的敬仰和深情厚意。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意境的手法,以鼎、剑、笙歌等形象,表达了对吕公弼在官场和社会上的卓越贡献以及他生命的起伏和遗憾之感。整首诗词凭借着鲜明的形象、深情的表达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吕公弼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忠诚和治理才能的赞美。
刘子翚简介
宋代·刘子翚的简介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 刘子翚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寿国福苍生
出自 宋代 王迈: 《水调歌头(寿黄殿护母)》
-
待将墓额写呜呼
出自 宋代 戴表元: 《家西十里外茅洋小山中土冢累然初不封树舒先》
- 龙在此泓谁可见
-
铢两自可攻腹肠
出自 宋代 郑刚中: 《广南食槟榔先嚼蚬灰蒌藤津遇灰藤则浊吐出一》
-
余兴不自收
出自 宋代 韩维: 《和刘郎浴观音予置酒见贻》
-
北阁闻吹管
出自 南北朝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
- 湖南秋色更佳哉
- 著书未解成新语
- 相因以成兹
- 望尔似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