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过彭泽》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渊明曾怀抱道德,为贫穷而仕宦于彭泽。突然决定辞官,不愿接受任何官职束缚。我看到了那位长者的忧虑,他的慷慨表现在他留下的著作中。他与孤独和困苦的人并不相同,他渴望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理想。遭遇时势的压迫才让他愿意隐居,因为这个道理是可以坚守的。只有田园般的住所归于我,唉,我无法达到他的境界。
诗意:
《过彭泽》表达了作者曾巩对于官场生活和功名利禄的抗拒态度。诗中的渊明是曾巩的自称,他曾经在彭泽担任官职,但意识到官职不能给他内心的满足,于是选择辞去官职,选择隐居田园。诗中的长者代表着那些理想主义者,他们忧虑时世的迷乱,慷慨地留下了自己的著作,希望后人能够追随他们的理念。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长者的境遇,表达了对于高尚品德和理想的向往,同时也显露出对于自身才能和境界的不满和遗憾。
赏析:
《过彭泽》揭示了曾巩内心深处对于功名利禄的厌弃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读者,官场生活虽然能够带来物质上的富裕,却无法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他选择辞官隐居,体现了他对于道德的追求和对于内心自由的渴望。他对那位长者的赞赏也表现了他对于理想主义者的敬仰,认为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是值得追随的。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田园情怀,对于功名利禄的冷漠态度与对于理想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曾巩独立思考、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特点。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和境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性。
曾巩简介
宋代·曾巩的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 曾巩的诗(1篇)〕猜你喜欢
- 身到簪裾已白头
-
鱼鳞含宿润
出自 唐代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
宗祀惟初
出自 两汉 佚名: 《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
- 我行竟徐徐
-
无眼耳鼻舌
出自 宋代 郑清之: 《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遂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
-
江淮未可嫌
出自 宋代 苏辙: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一刘贡》
- 琼尺裁成锦机句
- 深山五鼓鸡吹角
-
鹭宿烟沙晴复暖
出自 宋代 释道举: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二首》
- 谁知梦醒却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