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我盈亏略己通
出自宋代:苏辙的《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二待月轩》
轩前无物但长空,孤月忽来东海东。
圆满定从何处得,清明许与众人同。
怜渠生死未能免,顾我盈亏略己通。
夜久客寒要一饮,油然细酌意无穷。
鉴赏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二待月轩》是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初成的遗老斋,我等待着月亮升起,在藏书室的轩窗前。轩前空无一物,只有辽阔的天空,孤月突然从东海升起。圆满的月亮从何处来,清明的月亮与众人共享。我怜悯那些无法逃脱生死的人,顾及自己的得失已经有所领悟。夜深了,客人寒冷,让我们共饮一杯,情意无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辙对月亮的思考和自我反省。作者在一个名为遗老斋的地方等待月亮升起,他看到空无一物的轩窗前,只有辽阔的天空,孤月忽然升起。作者思考月亮的圆满从何而来,同时也表示愿意和众人一同分享清明的月亮。他对那些无法逃脱生死的人表示怜悯,同时也反思自己的得失。最后,他邀请寒冷的客人一起共饮,表达出情意无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轩前无物但长空"和"孤月忽来东海东"表现了作者等待月亮升起的场景,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圆满定从何处得,清明许与众人同"表达了作者对圆满和清明的渴望,以及与他人的共享。在"怜渠生死未能免,顾我盈亏略己通"这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那些无法逃脱生死的人的同情和对自身得失的思考。最后,作者邀请客人共饮一杯,展现出对人情温暖的表达。
整首诗词以月亮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情的关怀。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使得诗词更富有情感和意境,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苏辙简介
宋代·苏辙的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 苏辙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便相扶君相
出自 宋代 陈著: 《瑞鹤仙(寿赵德修检讨必普)》
-
昆山夏老能笔耕
出自 明代 李东阳: 《题夏仲昭墨竹横卷盖陈缉熙先生故物也》
- 惜无推毂手
- 诗引清风归一家
-
徒能资丧志
出自 宋代 岳珂: 《归自鄂双莲生于后池偶作再寄紫微》
- 湛然青已宽
-
高亭欹帽一徘徊
出自 宋代 陆游: 《罗江驿翠望亭读宋景文公诗》
-
山好留归屐
出自 宋代 苏轼: 《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
-
却将宴坐为行乐
出自 唐代 王维: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 始见长条已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