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齐仗足声匀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曾子开舍人四月一二日扈从二首》
万人齐仗足声匀,翠辇徐行不动尘。
夹道欢呼通老稚,从官杂遝数徐陈。
旌旗稍放龙蛇卷,旒冕初看日月新。
天遣雨师先洒道,农夫不复误占辛。
鉴赏
《次韵曾子开舍人四月一二日扈从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人齐仗足声匀,
翠辇徐行不动尘。
夹道欢呼通老稚,
从官杂遝数徐陈。
旌旗稍放龙蛇卷,
旒冕初看日月新。
天遣雨师先洒道,
农夫不复误占辛。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以次韵曾子开舍人四月一二日扈从之事为题材创作的。诗中描绘了盛大的场面,皇帝乘坐华丽的翠辇(古代帝王乘坐的轿车)缓缓前行,众多官员随从,庶民欢呼雀跃。旌旗飘扬,宛如龙蛇在空中盘旋,官员们的服饰华丽而新颖。天空中下起细雨,宛如天神先洒在道路上,农夫们不再因天气变化而耽误耕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盛况和喜庆氛围。苏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帝的隆重出行,以及人们的欢呼声。诗中所描述的盛况气象,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社会的安定繁荣。通过旗帜、服饰等细节的描写,诗中呈现出一幅繁华壮丽的画面。
诗词最后两句表达了农夫们的喜悦。天上的雨洒在道路上,为农田带来滋润,使农夫们能够按时耕作,不再因天候变化而耽误农事。这也体现了诗中所描绘的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词以欢庆场景为主题,通过描绘皇帝出行和人们的喜庆欢呼,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统治者的威严和人民的幸福。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农业的关注,表达了对农夫们的祝福和赞美,展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苏辙简介
宋代·苏辙的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 苏辙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堂虚雪气入
出自 唐代 朱庆馀: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
-
溪桥独步
出自 宋代 高观国: 《东风第一枝(为梅溪寿)》
-
凭谁约断阳台路
出自 宋代 张纲: 《凤栖梧(丁宅二侍儿·五之五)》
-
何以写怀
出自 唐代 裴潾: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十四首奉寄》
- 襄土岁频旱
- 维鸠方之
- 意欲起塞天无虚
- 知有名臣荐子虚
- 时异最伤嫠妇纬
-
倾景安再中
出自 唐代 鲍溶: 《与峨眉山道士期尽日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