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十日西湖晚归》是宋代文学家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出城又晴曛,
已看到充满新绿的空枝嫩叶。
争夺山头,能与阁楼共度白昼,
同时容许湖水上的春天不归去。
随着百戏,波浪翻滚似海,
当酒到达三桥,月光洒满全身。
只有牡丹盛开才半拆,
不知道还有哪里能够取悦宾客。
诗意:
《十日西湖晚归》描绘了一个人在西湖畔度过美好时光的情景。诗中首先描述了一个晴朗的清晨,作者离开城市,看到了新绿的树枝和嫩叶,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山头上的阁楼和湖水上的春天的渴望,希望能够与它们共度美好的时光。诗人提到了百戏和波浪翻滚的景象,暗示着湖畔热闹的场景,然后描述了酒到达三桥的时刻,月光洒满全身,给人以宴会或夜游的意象。最后,诗人提到了牡丹花盛开的景象,但只是半开,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尚未完全展开,还有未知的地方可以取悦宾客。
赏析:
《十日西湖晚归》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间欢乐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的表达。
诗中的清晨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新鲜和希望的气息,而对山头和湖水的渴望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宁静和和谐环境的向往。百戏和波浪翻滚的描绘,以及酒和月光的出现,给人一种欢乐和享受的感觉。而牡丹花的半开则暗示了美好还未完全展开,还有更多的欢乐和惊喜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整首诗词以描绘美丽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线,展示了蔡襄对自然美和人间欢乐的热爱。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诗人以诗意的方式传递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受。
蔡襄简介
宋代·蔡襄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 蔡襄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