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嘲任昉》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幸自文章亦可怜,
不消一事已为贤。
何如却逐虫儿去,
忍耻更来王亮前。
诗意:
这首诗词揭示了作者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对虚伪荣华的嘲讽。诗人文同自嘲说自己的才华也不值得称道,但他指出,即便如此,只要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足以让人被尊为贤人。他反问说,与其追逐功名利禄,不如随虫子逃离这个肮脏的地方,更不愿意忍受耻辱,来到王亮面前。
赏析:
这首诗词以嘲讽和讽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对虚伪社会的批判。诗人文同坦诚地承认自己的才华并不出众,但他认为即便如此,只要在官场中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能被视为贤人。这里的"贤"可以理解为受人尊敬的人物。
然而,诗人对于官场的反感和对虚伪的厌恶让他提出了质疑。他选择用"追逐虫子"来比喻追逐功名利禄的人,暗示他们为了权力地位而不择手段。与此相对的是,诗人暗示自己宁愿离开这个腐败的环境,不愿忍受耻辱,来到一个更纯洁的地方(王亮面前)。这种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虚伪和功利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于真诚和纯洁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反讽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对虚伪社会的批判。它揭示了作者对于真诚和纯洁价值的追求,呼唤人们远离功利主义,追求内心的真实和道德的高尚。
文同简介
宋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1篇)〕